• #maker+t=market
  • 3D列印服務
  • COSPLAY 3D 建模
  • 1
  • 2
  • 3

ATOM 3D Printer Group 造訪社團 » 硬體組裝 保養 調校

原文網址 Robin Hsu
2016-01-26 05:24:01

想請教一個問題.

在使用 Cura 連接 USB 的方式, 陸陸續續的印些實驗的小東西,
偶爾會遇到馬達失步的狀態, 然後只要發生這種狀態時, 我通常都是使用 Cura 上面的取消鈕, 然後再到 LCD 控制的畫面先用 Home 歸位後降溫.

再來就會週期性質的聽到步進碼達跳一下 跳一下的聲音, 可是卻沒有在轉動 ~

用手分別去摸四顆馬達, 至少都能摸到有一顆在抽動, 比較常遇到裝在 X & Y 上頭的會這樣, 不過也不是每次都這兩顆在抽 ~

----
就是那種馬達痙攣抽動的

ATOM 1.0 的機種. (沒進行任何改機)

廖新弘
2016-01-26 06:21:59

4988晶片換掉看看,之前我有類似情形,全部換成新的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6-01-25 04:40:28

[原廠喬巴]

原廠的純色料真的是沒話說,好印,乾淨。

不過在這種平地都快下雪了的天氣印,沒熱床,沒熱場,所以我開到220度了。比原先的190度左右高了30。

風扇附導板用50%的出力。

有開wall散熱,避免封頂的熱堆積。(不過其實只是避險而已)

何珈霖
2016-01-25 06:48:49

沒開支撐嗎 角的部分

MoMo Yang
2016-01-25 09:18:58

這隻好可愛 模型有得下載嗎?

Charlie Ting
2016-01-25 22:41:10

幫 iMaker 的線平反一下,也沒有那麼難印啦,還是可以有一定的品質。

Charlie Ting
2016-01-25 22:44:09

Imaker 線材的 wall 細膩度,其實也很不錯。只是材料特性比較刁鑽些~~

Charlie Ting
2016-01-25 22:46:46

原廠橘黃料的細膩度,一樣棒,但料性的區間較大,比較好操作。


原文網址 Vincent LM Yeh
2016-01-24 21:41:01

請問列印時層高設定為0.05MM的話,聲音會比較小嗎?
自從把後吹風扇改成SUNON之後,列印時的"啾~啾~啾~"聲音就變成最明顯的噪音,剛才把GYRO這個模型設定成0.05MM層高重新列印,發現"啾~啾~啾~"聲音變小了,以往最常用0.2MM層高列印來縮短時間,沒想到改成0.05MM居然會讓聲音變小。

各位的情形也是這樣嗎?WHY?

Charlie Ting
2016-01-24 21:59:58

gyro 0.05mm 有開支撐嗎?
如果沒有,推測在50%之前就會掛掉。

錄個影可能比較清楚聲音狀況。

Vincent LM Yeh
2016-01-24 22:11:13

沒開支撐ㄟ,掛掉的原因是?

Charlie Ting
2016-01-24 22:30:22

跨橋會失敗

Vincent LM Yeh
2016-01-24 22:36:19

之前印0.2MM有成功,0.05MM反而會失敗囉?

Charlie Ting
2016-01-24 22:37:19

你可以試試看

Vincent LM Yeh
2016-01-24 22:38:53

只好等看悲劇發生orz

Vincent LM Yeh
2016-01-24 22:44:39

忘了說,模型我縮成40%大小,所以要跨的橋也不算太長,也許有機會完成,只好等著賭他一把

Charlie Ting
2016-01-24 22:45:48

跨橋等於牽絲固化,層厚越小,絲太細會沒有結構強度,這時只能靠很多層之後累積的絲看能不能拉起來,如果拉不起來就會失敗。相反的,用0.2mm時,就算一二層沒拉起來,第三層大致上都能拉起來。所以難度會小很多。

所以如果要用 0.05mm 的層厚,我反而會建議讓物件大量牽絲,這樣成功率反而高。

Vincent LM Yeh
2016-01-24 22:46:54

那慘了,我正高興著目前的設定幾乎沒牽絲(Z-lift=0.1),看來這把賭很大

Charlie Ting
2016-01-24 22:47:09

縮成40%,那小很多,風險不大。

Charlie Ting
2016-01-24 22:49:23

你是印有挖空的還是沒有?有挖空的難度比較高,沒挖的還好。

Vincent LM Yeh
2016-01-24 22:50:01

沒挖空的

Vincent LM Yeh
2016-01-24 22:52:59

附帶請教一下,一般來說印0.05MM的話是否牽絲會比較少?(擠料比較少的關係?)

Charlie Ting
2016-01-24 22:55:47

我覺得關鍵是供料量跟回抽的比例差。
你用 0.2mm 印跟 0.05mm 印,列印時的流量差4倍,但通常回抽的距離一樣,所以 0.2mm 的牽絲往往比 0.05mm 多。因為抽的距離一樣,0.2mm 的出料可能收不乾淨.

李穆
2016-01-25 01:03:51

出料量微調一下,降低背壓累積也有助於減少牽絲

Vincent LM Yeh
2016-01-25 10:19:23

悲劇了!不過不是跨橋,是撞倒翻車,Z-lift=0.1還是太危險

Charlie Ting
2016-01-25 10:22:06

跨橋有成功?

Vincent LM Yeh
2016-01-25 17:23:12

還等不到跨橋就提前翻車


原文網址 蕭傑仁
2016-01-24 12:25:24

早上發現列印失敗
原先以為是天氣冷造成的
後來發現料堵住了
才驚覺案情不單純⋯⋯
原來是 背後風扇電線在列印過程斷了
那不就沒有冷卻喉管的效果了...
只想寫個慘字.....

葉世瑋
2016-01-24 19:49:58

玻璃冷到結冰了嗎

蕭傑仁
2016-01-24 23:23:40

那是沒有清乾淨的膠水


原文網址 洪瑞良
2016-01-23 19:22:17

請問各位在組裝的時候有看到線性滑軌說,脫落的話就無法在組回去,請問是為什麼?不是在裝上去就好嗎?有點好奇

蘇聖惇
2016-01-23 19:29:54

怕珠珠掉出來很難裝吧

洪瑞良
2016-01-23 19:30:53

珠珠好像都有一個鏈條鏈著

Clarence Lee
2016-01-23 19:32:01

因為常常有人是跌出來...珠珠噴滿地

洪瑞良
2016-01-23 19:33:17

恩恩 那在問一下.因位昨天拆了我的Z18的滑軌.我發現它的滑塊珠珠中間會有一段是沒有完全串成一個迴圈.有一個開放處.這樣是正常的嗎

傅耀儀
2016-01-23 19:34:39

正常

Danny Kuo
2016-01-23 19:42:13

滑塊最好不要脫離

廖新弘
2016-01-23 20:04:40

滑塊有一個保護塊,譲它跟滑軌對齊推過去,保證不會掉鋼珠

Charlie Ting
2016-01-23 20:26:55

越精密的東西越有它的操作規範和保養重點,這樣才能維持它的精度。一旦超越這條線,就是生死由命了。

Mark Chen
2016-01-24 00:35:51

醜話講在前面 要不然到時候裝回去出問題又要怪原廠說"不是說可以裝回去?"

Cadmus Zeng
2016-01-24 01:57:23

請對保濟丸好一點

Josh Hsiao
2016-01-24 02:17:03

滑塊要裝上滑軌標準的話要使用工具,正確的安裝方式才能避免滑塊或滑軌傷到,還有絕對不要蠢到用WD40幫這類的東西潤滑,除非你想直接換新的。

洪瑞良
2016-01-24 11:39:13

Ok收到各方建議明天繼續組裝

朱興耀
2016-01-24 11:54:16

不是鍊條是珠子

Jumi Chen
2016-01-26 11:54:28

...裡面確定都是珠珠...我當初租裝的時候真的噴了一組出去 為什麼我知道...因為都噴出來了...Orz


原文網址 陳大川
2016-01-23 15:44:47

新手加入
不好意思我在升級韌體時出現這個訊息也沒辦法成功更新
請問是什麼原因呢

陳竑吾
2016-01-23 15:55:15

應該是電腦與機台之間的通訊失敗

廖新弘
2016-01-23 16:12:56

官網有線上寶典查一下

Roy Lo
2016-01-23 16:21:21

我的MAC 打開 arduino 的右下角的資訊是這樣, 可以先用Printrun-Mac 確認是否可連線~

蘇子中
2016-01-23 17:38:46

通常是com port選錯,無法連線

陳大川
2016-01-23 19:53:59

我看官網解說影片他的arduino資訊跟我的是一樣的@@

陳大川
2016-01-23 19:55:42

com port 的地方我都試過了也是一樣的問題
ftdi裝完也是一樣@@

廖新弘
2016-01-23 20:00:39

USB驅動程式重新安裝

鍾名翔
2016-01-23 20:04:11

該不會⋯你也升級了w10?

陳大川
2016-01-23 20:04:48

我是用mac驅動的@@

Clarence Lee
2016-01-23 20:06:12

1.要確定port對不對..看拔掉跟接上有沒有消失跟出現...
2.跳過usb延長線..直接接進去看看
3. 開12v電源看看..

陳大川
2016-01-23 20:14:28

1.這個我之前有確認過是有跟電腦連上的拔掉他會消失
2.剛剛試了還是一樣
3.剛剛試了也還是一樣@@
btw我在upload的時候lcd螢幕也會重新啟動但是arduino上面就是會出現如圖的timeout

Roy Lo
2016-01-23 23:05:08

試試“序列埠監控視窗”, 成功連線的話, 會看到
start
echo:Marlin....
如果沒有, 改baud (預設應該是115200)

陳大川
2016-01-23 23:11:17

請問是像這樣嗎
我剛剛打開來他是一串亂碼

陳大川
2016-01-23 23:17:01

結果還是不行@@

張家綱
2016-01-23 23:37:05

換一條線看看??

Clarence Lee
2016-01-23 23:41:56

預設是250000

Clarence Lee
2016-01-23 23:42:17

換個port or 換台電腦 ;p

陳大川
2016-01-23 23:42:55

現在在用window試了

張家綱
2016-01-23 23:47:05

前幾天試,ardunio的終端機包率似乎沒有250000的

Roy Lo
2016-01-24 00:14:00

哈...我忘了我有把 baud 改成115200, 剛剛改回 250000 , ardunio 的終端機的回應真的是亂碼, 但是還是可以上傳而且 printrun可以連線哩~

陳大川
2016-01-24 00:18:51

謝謝大家給的建議終於換windows後成功了
可能是我osx系統驅動程式的問題


原文網址 James Lin
2016-01-23 01:21:37

若覺得發條鐘太難印,可以先練習印發條車 ~ -_- "

以下為我印的車子 ~
輪軸要縮一下才會順,輪胎本來要加軟料,沒想到軟料這麼難連 Brim都印不出來,只好放棄輪胎任他甩尾

發條使用明燿PETG試用線,較一般料有彈性較不剛硬,否則發條會一次送完,暴衝 ~

File : http://www.thingiverse.com/thing:430050/#files

https://youtu.be/-e0SAsOMFz0

James Lin
2016-01-23 02:12:09

有三種輪子選擇~自行搭配

栗浩倫
2016-01-23 02:24:56

可以黏橡皮筋在輪子上試試看

Cadmus Zeng
2016-01-23 11:27:19

軟料我印起來支撐都拆不了,幾乎放棄

James Lin
2016-01-23 11:32:26

有沒有推薦的軟料與參數方法? ^_^,
我的軟料(淘寶買的)Load 可以吐出料,但正式印時,會有一坨卡在進料馬達,我連一條線都印不出來,
太冏了 ~ -_- "

陳曉澔
2016-01-23 16:27:16

我們也有軟料,只是怕你無法送線,太軟,,,,,要試玩嗎?不能用就丟掉吧!

Victor Chang
2016-01-24 10:21:45

在輪胎上套上寬版橡皮筋看看,應該可以解決打滑現象


原文網址 禹佑霖
2016-01-22 20:34:32

League of Legends 《英雄聯盟》牛頭酋長 亞歷斯塔 Alistar 還需要努力調整品質 目標收集整套《英雄聯盟》

Clarence Lee
2016-01-22 20:41:28

建議layer(層厚0.2) 擠出方面多注意看看機構或回抽

Mark Chen
2016-01-22 21:19:16

亞歷斯塔

Mark Chen
2016-01-22 21:24:26

Mark Chen
2016-01-22 21:24:53

沒有脈衝火焰 哭哭

陳明谷
2016-01-22 22:52:21

怎麼覺得有支撐的樣子比較帥


原文網址 Vincent LM Yeh
2016-01-22 18:49:28

[抗牽絲,改機想法]
PS:目前快接頭上已經裝了墊片

最近清理牽絲弄得有點煩,想要看看能否那個地方改裝一下解決這個問題,以下是爬文後的幾個思考方向,請先進指教:

(1)改成進端供料:類似WASP那樣的作法,擠出機在噴嘴上方,藉由縮短擠出機與噴嘴的距離來讓實際的回抽與設定值接近。這個方案社團內已經有人實做出來了,不知效果如何。不過對我來說技術太高,即使有用我也做不出來,只能放棄。

(2)把擠出機從機架上方改到玻璃圓盤上方18CM處:這個位置與噴嘴及玻璃等距,也有縮短距離的效果,應該可以把鐵氟龍管從原來的100CM減少到40-50CM,只是不知效果如何,但是技術不高,是我可以做的到的程度。

(3)把供料的鐵氟龍管改成3X2的:觀察發現,目前的4X2鐵氟龍管內部與PLA線料還有許多空隙,有人認為這個空隙會造成線料在噴嘴遇到阻力時有變形的空間,所以我想若是把給料管改成3X2的,會不會讓回抽與給料效果更好,因為3X2鐵氟龍管內徑剛好比1.75MM PLA線料大一點,幾乎沒有容納變形的空間了。這項改裝也沒有什麼技術問題,可以做的到。

(4)結合做的到的第二與第三方案,看看效果是否有更好。

以上是剛剛想到的,請各位指教。

陳明谷
2016-01-22 18:50:45

快速接頭的彈性行程也是關鍵

Vincent LM Yeh
2016-01-22 18:51:25

我有裝上墊片,是否還有更好的改裝?

Clarence Lee
2016-01-22 18:52:42

/me 50cm 擠出機掛 Z軸 中下方...

3x2有點軟....還有要找PC3的快速接頭...
不然找3MM線材用的ptfe管然後把3x2塞進去..誤...

Vincent LM Yeh
2016-01-22 19:01:44

Clarence Lee
2016-01-22 19:02:30

參數調好到甜蜜點就做的到...
線材等都是變數...

Vincent LM Yeh
2016-01-22 19:29:11

他是不是把Z-lift設定的很小,加快XY-Travel速度?

Vincent LM Yeh
2016-01-22 19:29:59

Vincent LM Yeh
2016-01-22 19:31:18

之前怕噴嘴撞到列印件所以都把Z-lift設高一點(0.3mm),也許這反而讓噴嘴上抬時拉出一些料,讓牽絲變多。

Vincent LM Yeh
2016-01-22 19:38:21

所以這其實是用ABS印的?

Charlie Ting
2016-01-22 20:04:47

我覺得球頭和z-lift是二個值得觀察的因素.
他的xy-travel 感覺大概有500了,而且不像有z-lift.

Vincent LM Yeh
2016-01-22 20:09:33

我先前印的GYRO是設定Z-LIFT=0.3mm, 目前改為0.1mm重印一次,看看改善程度如何。Z-LIFT若為0感覺風險滿高的。


原文網址 Pihiko Lin
2016-01-22 13:05:21

東西果然不會憑空消失,挖了整晚終於從喉管深處挖出來了!覺得維修噴頭技能升至75級。37mm沒錯!機器復活能印真舒暢!

蘇子中
2016-01-22 14:36:38

我之前也是這樣,很好奇為什麼要插這個不耐用的東西在裡面呢?不裝會有什麼問題嗎?

Mark Chen
2016-01-22 19:34:21

白金死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