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列印服務
  • #maker+t=market
  • COSPLAY 3D 建模
  • 1
  • 2
  • 3

ATOM 3D Printer Group 造訪社團 » 硬體組裝 保養 調校

原文網址 Vincent Liu
2017-05-10 21:31:03

KUKA 六軸多噴嘴3DP,有這台您最想印什麼


原文網址 張東勝
2017-05-10 20:37:52

請教各位前輩們,測試檔在一開始列印有在物體外圈先跑一圈,應該是在清噴頭的殘留料吧?
如果我想列印自己的檔案時,我是要自己畫那個外圈還是在切片軟體裡面有可以設定呢?

戴士偉
2017-05-10 20:39:42

切片

陳維德
2017-05-10 20:41:57

那是軟體設定skirt看要離本體多遠要畫幾圈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7-05-10 17:10:58

[關於 CNC]

在講 CNC 之前,首先要先把背景交待一下,稍候話題有跳脫的就不會回覆,不然這個議題太大。
第一,我是唸機械的,但那時還在車床銑床的傳統工法年代,CNC沒接觸過。
第二,在那個講究專才的時代裡,我念的東西很廣,但幾乎都是自修的,所以我現在的工作很多元,目前正在思考將能量集中的最佳切入點。
第三,繪圖在286年代時,AutoCAD我很熟,但在它差不多從 2D 開始轉 3D 時期,我就去忙別的了。

關於 CNC ,一言以蔽之,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對於目前角色是經紀人的我來說,會從網路行銷、實體活動再回頭來看 3DP, CNC, Laser 這些 maker 們熱衷的東西,主要
的原因在於看到未來的市場需求以及人們的能力指標改變。那麼,究竟該作到什麼程度或用什麼方式達成,就有很多不同的思考方向了。

而我設定的目標只有八個字:心想事成、隨手可得。

現在開始來談 CNC。

CNC 簡單來講,就是你想作的東西,只要想好、畫好,然後機器就幫你作出來,不用自己動手加工。這樣講好像很簡單,但其實裡面處處是細節,是關卡。

首先,你想作的是什麼東西?很多 maker 可能聽到 CNC 就高潮了(我也是),但你想作的是什麼東西、什麼尺寸、什麼形狀、什麼精度、有多少預算,可能就把你推向不同的發展方向了。
關於這部份,建議是在 CNC 相關社團或者自己專注的社團裡留意相關的應用需求和發展,會比較清楚目前作到什麼程度,有那些選擇,要什麼代價。

關於「想好」,當你要作一個東西前,你得先想好這個東西可以怎麼作,有什麼差別,有那些工具。這過程當中,加法、減法都有可能,公規或特規也有可能。
這部份可能是最大的挑戰,因為對每個人來說,熟悉的工法和手上的資源差異很大,同樣一個問題,可能會有很多不同的解法。
這時候,你必須很清楚自己的需求和選擇,然後行動。

關於「畫好」,在離開機械領域二十幾年後,雖然 AutoCAD 還會,但其實一開始我也真搞不懂現在 3D 軟體的繪圖概念,慢慢從 123D design 到現在的 FUSION 360,我發現那是 scope 的改變。
以前的 AutoCAD 是在一個絕對座標概念下的產物,所有的繪圖必須從座標系統開始,然後一直延伸。現在的繪圖軟體走的是一個相對座標的概念,它可以有很多東西個別存在,然後從每個東西去看彼此的相對關係。
熟悉操作之後,就必須把自己想好的東西和作法畫出來,並且盡量在實際動工之前把設計的成果確認好,而不是邊作邊改,這樣會很沒有效率。

關於「機器就幫你作出來」,這是非常簡化的說法,但大原則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也就是說,你必須完全清楚整個加工的過程需要那些步驟、用什麼材料、用什麼工具、有什麼問題、能怎麼解決或避免。
一切原本在人工操作下可以被執行的製程都確認後,再看你用什麼機器、用什麼軟體去控制它,然後用什麼 SOP 去防呆,確保成品的良率。

個人應用實例 - PROTON+ 鋁質固定隔板

‧想法
以我用 CNC 來切割 PROTON+ 需要的鋁質固定隔板來說,它的目的在於強化 PROTON+ 的幾根光軸的結構剛性、方便固定列印頭的塑料組件。
所以它就是被設定成 3mm 的鋁板,然後挖一堆螺絲孔、光軸孔和排線槽而已。
但是螺絲孔的定位必須準、尺寸必須準,才能固定得好,然後被包進列印頭裡。

‧畫法
我的 PROTON+ 是按照 ATOM 原本的 PROTON 用料和結構去走,但根據自己對 3DP 和機構的了解去作修正,再結合先前試作 PROTON 時發現的一些不方便的地方去作改良。
然後是在 123D design 裡面進行繪圖,基本的物件都先個別畫出模組,然後再進行組裝定位、修正相關零件的長度(尤其是螺絲)。

‧加工
受限於我手上這台鋁擠型組成的 CNC 強度有限,而且只有三軸,所以我個人的目標只設定在能加工基本的鋁材,了不起就是切割一下、挖一些孔為主。
在爬了一些文章發現一些小功率的主軸可能沒那麼實用的情況下,我最後選擇了木工用的修邊機來當主軸(反正木頭加工也是我的重點之一),然後用功率調變器來控制轉速,但扭力其實有影響,只能將就。
受限於這台 CNC 是採用 arduino + CNC shield 以 grbl 去作控制,這算是非常陽春的控制系統,基本上只作到了作動,其他很多 CNC 系統裡的常見功能它都不支援,所以用法也很陽春。
其他的常見功能很多,也沒有標準,像是:定位偵測、光學校正、工具更換、主軸控制、冷卻系統、刀具修正、.....。重點是你準備花多少錢買怎樣的東西。

所以,我的作法先是用一片鋼板來當作壓艙石,減少整個機台的配重失衡,減少震動,也提升平面度。(不然密集板其實很軟的,太大的震動很容易影響到刀子的精度和提高風險)

固定方面,因為這個 CNC 架構的 Z 高有限,加工的力量也有限,所以採用網路上很常見的雙面膠固定法。其實還不錯用。
底材主要是以木心板為主,用雙面膠貼在上鋼板上,然後再將材料固定在木心板上。
在這裡,如果要小量生產的話,就可以考慮作個簡易的治具,定位上就會快很多。但這也跟你的原材料有關,如果原料尺寸不準,這個就不準。
另外,因為沒有 WCS 量測功能,所以自動修正定位就別想太多。

固定好了之後,換刀和定位的問題也很重要。
所以我的作法是反向操作,先捉好材料擺放的位置、刀具運動的空間,然後對好加工的定位點,之後再把刀具移到某個方便換刀的位置,當成 HOME。
然後,我用了一個平常應該不會有人這樣玩的取巧方法,就是拿二個螺絲固定在軌道上,頂住XY的滑台。
這樣,只要滑台移到這二個位置後,就是回到 HOME 了。
這時,不管你怎麼換刀,基本上它的中心都是準的。

換完刀後,再看加工定位置和 HOME 的距離是移動多少,把刀移回去,然後調到 Z = 0.5 左右,就可以準備加工了。
當然,在加工前,會以更安全的距離實際試跑過,然後再用正式進刀的速度去跑。
另外,因為只能手動換刀,所以每一道工序都是獨立產生一個 NC 檔,然後以編號的方式一個一個執行。
而因為刀具定位點略高於材料,所以實際進刀量也會考量是否要貫穿而作一些修正。

基本上這樣的操作速度還算蠻快的,只是當然沒有全自動化的機台方便。但對我來說,CNC 現階段的價值就是把原本只能人工手動完成的工作,改成數位化控制而已,並不期待它能一步到位。

至於我看到的這台 CNC 問題,主要在於皮帶傳動的誤差,不容易消背隙,改螺桿會比較好。
另外,能用線軌和鑄鐵座的話,整體剛性也會提高。
制動部份,沒有伺服馬達,沒有光學尺定位,只能自己很小心加工力道和進給。
主軸部份,要加工什麼東西就適合什麼主軸,沒絕對標準,一分錢一分貨。

PS 1. 我覺得改螺桿、消背隙之後,CNC 對 maker 的用處就會很大,以銅或鋁的輕加工來說,很容易可以達到幾條內的水準。至於想要更硬的材料、更準的精度,就要好好算算投資報酬率了。
PS 2. 至於更完整的電控系統,我個人覺得那是操作方便性的問題。即使沒有,只要操作概念清楚,好像只要機器會動就可以了,但要在設計時把這些問題考慮進去。

以上,算是自己的一點心得筆記,跟大家分享。
又要忙一堆案子,該洗掉油污味,迎接香水味了。

吳水豚
2017-05-10 17:13:36

大大~有機會想去您那交流參觀

王韋恩
2017-05-10 17:54:01

我的改裝中

David Chuang
2017-05-10 18:07:57

額~ cnc shield 有 homing , v1.1 還可以改成光學式。沒必要用螺絲頂,會弄壞機台。

高北熊
2017-05-10 18:27:05

香水味感覺真是心曠神怡


原文網址 蕭傑仁
2017-05-10 16:15:33

很抱歉對於Proton接近開關這兩天變來變的
總之 團購 Proton 接近開關決定了!

經過這麼久的思考
M8 2mm有它的好處
atom設計的 便宜且不用自己修改列印件
但缺點是 對有些初學者來說安裝時要注意不要撞機
且未來要升級要再重買
---
M12 8mm有它的好處
好安裝 還可以自己變化用玻璃面板 熱床等等
缺點是貴一倍以上 還要自己重新畫新的列印件

兩個都各有優缺點 一些好朋友們也個別私下或公開
給了我一些建議 兩種都有人支持
實在讓我苦惱了很久
所以我決定用骰子來決定了

經過我公平公正且黑箱的擲骰子後
老天爺幫我決定買M8 2mm的接近開關
連結如下

所以拉 這件事情就這樣定了
大家不用改列印件拉
安裝時 大家注意
噴頭和接近開關的相對高度位置不要超過1mm
以免撞機

如果大家用了不習慣
自己可以再去買 我原本要買的另外一個型號
LJ12A3-8-Z/BX

請跟我團購的朋友們
對於我這兩天反反覆覆的行為多多包涵
至於那些建議我買M12的朋友們
是骰子決定的 不是我決定的 請不要怪我喔 XD

Bless Ma
2017-05-10 16:31:17

有意見找骰子(?)

James Lin
2017-05-10 16:32:54

天公伯 ~ -__-" 沒想到這麼省

邢鳳言
2017-05-10 17:22:52

還好我沒開始改圖...我知團長會下最英明的決定的

Noki Cheng
2017-05-10 17:30:23

圖在昨晚改好,丟上thingiverse還沒公開。


原文網址 Moko Jenson Huang
2017-05-10 12:57:38

不好意思噢
這邊弱弱的問一下gcode
-------------------------------------------------
; 'Prime Pillar Path', 0.6 [feed mm/s], 12.0 [head mm/s]
G1 X25.1 Y4 Z0.5 E0 F11280
G1 X25.1 Y4 Z0.2 E0 F6000
G1 E6 F5400 ← 這個是指擠出多少mm的料?
G1 X25.1 Y26.98 E7.1233 F720
G1 X24.84 Y28.15 E7.1822
-------------------------------------------------
感謝

Bless Ma
2017-05-10 13:00:13

如果沒錯的話,只要韌體設定是對的
g-code的6就是指6mm?

忘了說要在G21的情況下

Moko Jenson Huang
2017-05-10 13:03:06

怎麼可能擠這麼多?跟F5400有無關係?

Bless Ma
2017-05-10 13:04:17

F5400只是擠出的速度,跟距離無關
一開始擠出6mm挺合理的啊

李穆
2017-05-10 13:04:32

114.84375 mm @ 0.4 mm nozzle

Moko Jenson Huang
2017-05-10 13:06:04

李穆 我用翻譯年糕還是不懂啊XD

Bless Ma
2017-05-10 13:07:22

這是算通過擠出頭後的長度,我上面說的是擠出頭之前

Bless Ma
2017-05-10 13:10:07

(0.875 x 0.875x 3.14 x 6) / (0.2 x 0.2 x 3.14) 約等於114.84375

Moko Jenson Huang
2017-05-10 13:11:03

這是一分鐘的擠出長度對嗎?所以要搭配F5400,才計算出實際兩點間的擠出距離跟出料量

李穆
2017-05-10 13:11:31

F5400是讓你用來推算擠出花掉的時間的

Bless Ma
2017-05-10 13:12:27

距離只要(X平方 + Y平方) 開根號
F5400只能算出時間 跟距離無關

Moko Jenson Huang
2017-05-10 13:14:10

好的,可能要等我再長大一點,再研究看看。

Charlie Ting
2017-05-10 13:31:57

就這段碼來說沒意義,只說了擠出機會用5400的速度到6mm的位置,問題是之前的位置在那裡、走多長的距離?

Charlie Ting
2017-05-10 13:34:25

你那個看起來是回抽擠回的距離和速度,不是出料

Moko Jenson Huang
2017-05-10 13:34:55

這是kiss切出來的最最開始。

Moko Jenson Huang
2017-05-10 13:35:01

; *** G-code Prefix ***
;
G21 ; [mm] mode
G90 ; absolute mode
G28 ; Home
M140 S0 ; turn on bed temperature
G0 X0 Y0 Z150 F3000
G0 X0 Y-100 Z50 F3000
;
; *** Main G-code ***
;
; Reset extruder pos
G92 E0
; BEGIN_LAYER_OBJECT z=0.20
;
; *** Selecting and Warming Extruder 1 to 200 C ***
; Select new extruder
T0
; Warm it up, and wait till it's warm
M109 S200
;
G92 E0
;
;
; 'Prime Pillar Path', 0.6 [feed mm/s], 12.0 [head mm/s]
G1 X25.1 Y4 Z0.5 E0 F11280
G1 X25.1 Y4 Z0.2 E0 F6000
G1 E6 F5400
G1 X25.1 Y26.98 E7.1233 F720
G1 X24.84 Y28.15 E7.1822
G1 X23.61 Y30.53 E7.313

Bless Ma
2017-05-10 13:35:36

其實上一行
G1 X25.1 Y4 Z0.2 E0 F6000
就是之前的位置了

Charlie Ting
2017-05-10 13:36:54

我漏看了上面有講到E0

陳冠銘
2017-05-10 13:59:05

這看起來是預擠

Moko Jenson Huang
2017-05-10 13:59:19

這樣算對嗎?

陳冠銘
2017-05-10 14:00:30

別緊張 預擠而已
簡單說就是在開始印之前先把噴頭內的料壓緊
這樣開始印之後就會以比較完美的狀態開始擠出

Moko Jenson Huang
2017-05-10 14:05:13

陳冠銘
2017-05-10 14:11:55

G1後面XYZE接的數字都是座標 E你要減掉上一行的E才是擠出量

Bless Ma
2017-05-10 14:18:47

沒有時間仔細幫你看,但移動距離的公式可能錯了
應該是 sqrt ((x1 - x2)^2 + (Y1 - Y2)^2)

陳冠銘
2017-05-10 14:19:34

Bless Ma 公式沒錯 他寫的是位移 所以已經相減過了

陳冠銘
2017-05-10 14:20:14

路徑流量計算
有時間再來仔細看
http://adventuresin3-dprinting.blogspot.tw/....../calc......

Moko Jenson Huang
2017-05-10 14:23:14

我大致上有概念了,謝謝各位的協助噢

陳冠銘
2017-05-10 14:23:46

算這個是打算自己寫切片嗎www

Moko Jenson Huang
2017-05-10 14:24:37

陳冠銘 我怎麼可能越級打怪獸

Moko Jenson Huang
2017-05-10 15:43:58

可是我開了skirt,所以不太想要這個指令,卻又找不到取消的選項。

陳冠銘
2017-05-10 15:51:21

看一下G-Code那個項目底下那幾頁有沒有


原文網址 蕭傑仁
2017-05-10 11:53:43

嘿嘿 Proton 的不鏽鋼板樣品到了
這可是雷射切割的喔 不是cnc的
精度平整度 非常滿意
等等來下單

PS.台灣做的 品質一定有比較好

Charlie Ting
2017-05-10 12:01:20

我可以跟一片嗎?

蕭傑仁
2017-05-10 12:32:44

雷射切割 比較準
但缺點是會比較貴
然後邊緣會有些微的黑色

陳神力
2017-05-10 12:59:30

+1...耶,趕上!1300

李旻宸
2017-05-10 13:09:43

這是加熱底版嗎?

蕭傑仁
2017-05-10 13:21:31

這個只是底版 Proton 一開始就沒有設計熱床

楊明
2017-05-10 20:35:07

雷射完的板子如果沒再處理過,有一面小心割手喔

陳維德
2017-05-10 20:57:19

期待ing

陳昭良
2017-11-22 12:42:21

請問厚度建議是多少,原廠文件好像沒寫~~


原文網址 Yu Yam Shen
2017-05-10 09:32:16

各位先進請問一個問題,目前在測試一組新料PLA綠色遇到一個問題改物件設定條件為200度熱床60,z-hop 0,風扇開啟3m,列印到一半有撞到噴頭準位跑掉變成炒米粉問題,同樣條件設定用原廠料藍色列印沒有過撞噴頭,只有稍微摩擦到小小聲音也沒有跑位。,後續溫度提高210,z-hop度提高0.2一樣撞,這樣料問題出在哪裡。

黃俊傑
2017-05-10 09:40:42

溫度再降低一點 讓翹曲狀況少一點 料性多少有點不同
隨機應變...

林似諭
2017-05-10 10:29:52

上膠應該可以改善

李穆
2017-05-10 12:07:01

z hop 改0.6

Yu Yam Shen
2017-05-10 23:06:36

看起來溫度降190風扇輸出45,z調高0.2,問題似乎有解

Ya Hsuan Wu
2017-05-11 15:24:33

這是哪一家的料阿 ?


原文網址 蕭閔吉
2017-05-09 18:11:45

請問各位大大,噴頭處會不會因爲上方管線的擺動或垂重在列印時整個被微幅掀動,導致列印第一層不均勻。我用橡皮筋稍微加強後有明顯改善,不知道有沒有別的方法呢?(橡皮筋有點醜^_^)

黃俊傑
2017-05-09 18:20:37

醜臭了嗎? 這樣才maker啊

廖新弘
2017-05-09 18:58:13

你把上蓋拉太鬆嗎,怕醜改成裝彈簧就好了

何玉釧
2017-05-10 08:40:20

我也有拉彈簧!(主要是自改了觸碰按鍵在用的微動,所以整個板座有墊高);改了之後超級好用,方便)

何玉釧
2017-05-10 08:57:37


原文網址 蕭傑仁
2017-05-08 22:16:13

Proton 團購最後一個零件
不想知道團購消息的建議跳過
-------------------------------
打從三個禮拜前 我們就在Proton的接近開關一直卡關
一直卡關到今天
原因是因為atom原廠設計的M8接近開關通用規格只能量測1mm
的距離

如果要量測到4mm以上
價格三級跳 從十元上下跳到RMB85
而我當初只抓了RMB15元....
如果要依照atom原廠的設計
大家就要保佑安裝的手不要殘廢了
不然 接近開關只能感測1mm
如果噴頭位置沒有和接近開關相同的話 你就等著撞機吧~~

所以我很"任性"的決定要否決掉atom原廠的設計
把原廠M8的尺寸改成M12
量測平面距離從1mm變成8mm
等於是在免費替大家升級馬達後
第二次幫大家升級接近開關

但是(很重要)原先已經列印好M8尺寸零件的朋友們
你們那個列印件要報銷了
然後期待有心人士重新畫過一個M12尺寸的列印件吧

如過你堅持要用原廠提供的M8尺寸量測距離1mm的話
我開放三個名額 我可以幫你採購該尺寸接近開關
(開放時間到明天早上八點前)
其他的我都會幫您買我任性決定的零件

最後 請其他有意見的朋友們
或者建議我換其他零件的朋友們
請在明天早上九點前留言
我明天依定要把這個困擾我很久的零件解決掉

PS附上我決定要購買的零件連結

蕭傑仁
2017-05-08 22:18:41

怕字太多大家看不懂
我簡化重點一下
原廠設計用外徑M8的尺寸
但我決定買M12個尺寸
所以 如果你用原廠的機構
保證裝不下我替您買的零件
希望這樣大家就懂了

蕭傑仁
2017-05-08 22:20:18

但好處是 你可以量測的距離可以從1mm變成4-8mm
這樣的好處是 噴頭比較不會撞機
而且 未來如果要安裝熱床
你才有空間可以安裝熱床

黃育哲
2017-05-08 22:50:11

haha 雖然真的很任性,但大家有個這麼好的團主真的是很幸福啊

蕭傑仁
2017-05-08 23:00:21

哎 本來我想偷懶就照atom設計的買
(一來輕鬆 二來大家也不會幹瞧我)
然後自己偷偷買符合自己需求的M12 or M18的
但幾經內心的掙扎
最後還是很多事的幫大家加錢升級
希望到時候如果有衍伸出其他問題
希望大家看在我是出自善良的心態上面
不要罵我就好了

蕭傑仁
2017-05-08 23:10:17

把我問過幾位已經裝過Proton大大們的心得重點列出如下
1.Atom並沒有提供他們這個零件 所以每位大大也都是各自去買接近開關
2.有的大大用大錢解決了這個困擾(花大錢買M8尺寸)
有的大大買M12 有的買M18有的甚至於改成用其他零件去偵測平面 但那些都是因為他們是大大 有無窮的能力可以自己去改 像我這種凡夫俗子根本就跟不上邊啊
3.每個我請教的大大都強烈的建議1mm的偵測距離不夠用 建議我一定得用4mm以上 尤其是未來如果還要安裝熱床 只能偵測4mm可能還不夠用...
4.我故意寫出來就是要讓大家知道 我的任性 就是因為知道大大們都想很遠 都用偵測超過4mm以上的零件 所以 我們一定要用M12的零件 大家說對不對 XD
(自認為把自己的任性合理化的非常完美)

Shi Xinhui
2017-05-09 01:13:16

對~~

Tako Sun
2017-05-09 01:14:31

我也在挑這個,基本上我也會選偵測距離長的 XD

陳冠銘
2017-05-09 01:31:00

Josh Lin
2017-05-09 02:06:20

陳冠銘
2017-05-09 08:18:34

我是覺得用這個就好啦XD

不過想要更遠就.... ?

蕭傑仁
2017-05-09 09:14:21

可以是可以
但他理論距離是4mm
打個折 也許只有2-3mm 也是不夠用低
我之所以選7-8mm
如果打個折 也有4mm
所以為了安全起見
我還是要挑M12的

蕭傑仁
2017-05-09 12:32:23

根據廠商的說法 這個感應式的無法偵測玻璃
(電感的才可以 但又更貴了)
我是假設有些人不要裝熱床但要裝玻璃(比較平)
以及假設有些人要升級到熱床(一定有玻璃)
如果再裝玻璃且玻璃無法被偵測的前提下4mm真的不太夠用
但大家的意見都很好
所以 我下午找個黃道吉時
我會自己黑箱丟骰子決定XD

黃育哲
2017-05-09 16:51:06

丟哦~~

蕭傑仁
2017-05-09 17:17:50

因為今天有接獲到一些意見 所以今天躑骰子計畫延後一天
明天再來決定要擲骰子買M8 or M12


原文網址 陳柏郡
2017-05-08 21:20:00

售atom2.0
升級Atom 2.0 雙擠出 EX 套件組+Atom 熱床套件(沒有升級外殼跟雷射)
贈送一捆品測科技的線沒有拆封過
台南永康可試機,須六日
售價為53000
家中公司可開發票,品項只能為機械設備但須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