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員
統計數據
原文網址 曾建彰 2017-04-10 16:50:53
問題:不好意思各位大大,小弟有問題想請教。 我只有開機還沒列印的時候,溫度顯示46°然後會一路往上升到170多度,但是手去摸是常溫……
曾建彰 2017-04-10 17:03:24
有~但是還是一樣 ? ? ?
李仁維 2017-04-10 17:26:38
你好勇敢怎麼敢摸...
廖新弘 2017-04-10 17:38:00
檢查熱敏電阻的絕緣管是否破皮
Dennis Chen 2017-04-10 18:18:40
用電表檢查熱敏電阻吧,我幾個星期前才發生同樣的事情,不小心PLA跑進去了,造成熱敏有點快要短路,電阻值會比平常低,溫度沒到,但會顯示很高。把熱敏拉出來清一清,可能可以救回來,但要小心很容易弄斷掉
原文網址 邢鳳言 2017-04-08 21:41:22
問題:我想做斷料偵側,兩個開關只想並接到一個輸入pin, 可是直接並好像會短路, arduino直接重開機; 是不是在並接前要各加一個二極體呀?
黃大丙 2017-04-08 21:44:56
這什麼開關啊,怎麼會亮燈?
邢鳳言 2017-04-08 21:47:40
就去買現成的焊好的線料感應開關,上有一顆LED, 按下是high(LED滅)所以應該是如線路圖的pull-down接法
陳維德 2017-04-08 21:51:16
嗯真的有斷線偵側 好阿~~~不然有的料都不知夠不夠印完就換下卷料來印
邢鳳言 2017-04-08 21:52:26
陳維德 我最近常遇到,不會暫停等換料很傷腦筋,就算先算出不夠印也是另一個問題
陳維德 2017-04-08 21:53:14
邢鳳言 嗯阿能印到沒料,暫停換料再印是很美好的事
Calvin Sung 2017-04-08 21:55:49
偵測兩個斷開,就串接
邢鳳言 2017-04-08 21:59:22
是要OR,不是要AND
黃大丙 2017-04-08 22:01:19
我覺得你先拿正常的微動開關或是直接作個開路用起子之類的短路來測試比較好
邢鳳言 2017-04-08 22:04:41
嗯,剛想了一下,好像線路重劃比較好,用現成的看起來省不了什麼麻煩,明天去買零件好了
黃大丙 2017-04-08 22:06:59
不然給一下你買開關的網址,幫你看看他的電路
邢鳳言 2017-04-08 22:10:47
黃大丙 好像沒有電路圖: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643107357740
何玉釧 2017-04-08 22:19:01
好想學……我的Atom2.0也好想用!!
陳維德 2017-04-08 22:21:16
我也是
陳冠銘 2017-04-08 22:22:26
兩個開關並是甚麼意思?有兩處斷料檢測想用同一個接口 有一處斷料就觸發嗎? 要這樣做請用74 Logic IC , 用74HC32做OR邏輯比較保險
黃大丙 2017-04-08 22:26:34
還真是啥都沒寫 XD
Odinson Thor 2017-04-08 22:26:44
大概是因為現在進料是2進一出
陳冠銘 2017-04-08 22:29:13
Odinson Thor 我剛也在想應該是要用在2.5EX的 要測兩組務必用Logic IC,這很便宜電料行隨便買都有,千萬不要亂並開關....
黃大丙 2017-04-08 22:30:17
並開關會有什麼問題嗎?
Odinson Thor 2017-04-08 22:30:21
對非本科的人來說可能需要教學了....
黃大丙 2017-04-08 22:35:01
我是覺得這樣就行了
郭俊志 2017-04-08 22:36:57
要接一個電阻接地喔
黃大丙 2017-04-08 22:38:12
pulldown嗎
陳冠銘 2017-04-08 22:39:20
沒電阻接地表示開關沒按下去時in是空接 不一定會是低電位
黃大丙 2017-04-08 22:40:26
嗯嗯~~久沒用都忘光光了
黃大丙 2017-04-08 22:41:50
剛只有想到port剛開機還沒初始化時候可能有點危險
黃大丙 2017-04-08 22:54:19
應該要像邢大原本的圖那樣加上電阻才對
郭俊志 2017-04-08 22:55:00
這樣有一個斷料還是無法停止喔
黃大丙 2017-04-08 22:56:20
出去玩太累了腦袋整個愛睏 XD 想不出來,為什麼啊?
黃大丙 2017-04-08 22:57:28
其中一個斷料的話5V就進來,這樣不行嗎?
郭俊志 2017-04-08 22:58:15
您的作法是只要有一個沒段就會繼續動
陳冠銘 2017-04-08 22:58:37
斷料檢測是有線時開關都是觸發的狀況(線材頂住開關) 如上面大大所說你這個不行 因為你這作法只要有一個開關有線 pin input邏輯上來說就是有線 我剛想了一下不是用OR Gate 應該用74HC08 AND Gate才對...
郭俊志 2017-04-08 23:00:02
還是用陳大的做法吧
郭俊志 2017-04-08 23:01:02
郭俊志 2017-04-08 23:01:37
這應該沒有複雜到要kmap 我想這樣就OK惹
郭俊志 2017-04-08 23:02:52
陳冠銘 您沒說是AND,我還沒發現有問題XD
陳冠銘 2017-04-08 23:03:10
郭俊志 我剛也把邏輯想反了.....OTZ
Robin Hsu 2017-04-08 23:06:20
我怎麼覺得兩個開關串起來就好了 @@~ 如果是讓 input pin 檢查為低電位時動作. 串連後, 兩個都壓著的時候, input pin 高電位 @@~ 否則 兩個其中一個彈起來沒壓著, 就會讓 input pin 低電位了, 這樣會不會比較簡單啊 ?
黃大丙 2017-04-08 23:11:54
我也覺得...(還是腦袋昏昏)
郭俊志 2017-04-08 23:12:44
哈哈!我怎麼沒想到
黃大丙 2017-04-08 23:14:22
沒考慮到機構上有線時壓住開關比較容易作,重畫了個圖
Vincent Liu 2017-04-08 23:15:05
這應該寫個簡單的程式比較好吧。
陳冠銘 2017-04-08 23:15:15
表示大家都累了 該睡了qq
黃大丙 2017-04-08 23:15:31
程式方面邢大應該沒問題啦
黃大丙 2017-04-08 23:15:57
哈哈
邢鳳言 2017-04-08 23:16:38
因為想合現成的marlin code進來用就好, 它只定義一根pin, 所想把2個感應接到1根輸入就好, 才會在線路上動腦筋
Robin Hsu 2017-04-08 23:16:57
主要應該是因為 邢大只想用掉一個 pin 而已, 不然用兩個 pin 讓程式檢查就好了 @@~
邢鳳言 2017-04-08 23:18:26
大家說得都對,線路搭配可以有幾種作法,反正只要有一邊斷線就停工就是了, 這組現成的線路可能因為加LED了線路要合併反而變複雜了, 還是買零件回來自己組看看好了
黃大丙 2017-04-08 23:19:28
嗯~拿一般微動來弄反而單純
邢鳳言 2017-04-08 23:21:48
Robin Hsu 是的, 不然又要找pin又要自己做code, 太費事
陳冠銘 2017-04-08 23:30:06
提醒一下 如果用微動的話可以這樣簡單處理 如果想用光學開關做就要用Logic IC了
Charlie Ting 2017-04-08 23:30:20
為什麼要兩個input ?
Josh Lin 2017-04-08 23:34:09
你用的這個模組 是 使用 微動開關,它的 電路 可能 是 COM 接信號線,NC 接 Lo (GND),NO 接 Hi (+5V),故 2個 並聯時,若一個 在 Lo (GND) 而另一個在 Hi (+5V) 就會短路 造成 系統重置! 並聯 形成 OR 電路 沒問題,但要把 NC 接 Lo (GND) 切斷 即可!
Josh Lin 2017-04-08 23:45:10
邢鳳言 (Phil Xing) 如方便的話 不妨 把 這模組 的 電路 畫出來,應該 就 很清楚 該 如何應用 這模組了~~
Josh Lin 2017-04-08 23:52:38
邢鳳言 (Phil Xing) 如果 你不想 麻煩,也可以 在 每一個 模組 的 模組端 把 信號線 焊下來 再 各串聯 一個 1N4148 Diode (Diode 的 箭頭 (有黑線端)向 Arduino 端),並聯 (OR) 即不會 造成 短路~~
邢鳳言 2017-04-09 08:09:35
單進料的比較單純, 應該是直接把這模組接好, 然後把marlin裏 FILAMENT_RUNOUT_SENSOR 相關的code搬進atom的source code裏即可
邢鳳言 2017-04-09 08:11:29
我得這個電路比較合, 但是零件要買過, 還有一些細節要考慮
邢鳳言 2017-04-09 08:13:44
我的想法是雙進料兩個都要監視, 任何一個沒料都要暫停列印, 所以要2個感應
邢鳳言 2017-04-09 08:14:59
我本來想問的就是這個...感謝! 看來這樣最省事,
邢鳳言 2017-04-09 08:25:29
你說得對
邢鳳言 2017-04-09 08:26:01
黃大丙
Charlie Ting 2017-04-09 08:28:46
邢鳳言 了解,但覺得獨立比較好,不然可能會誤動作。
邢鳳言 2017-04-09 08:32:37
謝謝, 光學的做法還沒研究...有空研究研究
邢鳳言 2017-04-09 08:51:38
Charlie Ting 獨立的話也是要處理走線, 找'pin, 還有改code的這幾個問題, 所以想在料盤端做併線的電路, 省掉其他工作, 而且在不用改code的前提下還有擴充性.
李穆 2017-04-09 10:27:52
兩顆微動串聯,用通路當正常,斷路當異常不就得了?
邢鳳言 2017-04-09 10:54:31
是, 本來這麼想, 結果買了現成模組一試變複雜了
Robin Hsu 2017-04-09 11:31:19
邢鳳言 為什麼用現成的模組會變複雜 ? 上面那顆 LED 燈, 不是通路是才亮嗎 ?
邢鳳言 2017-04-09 14:42:19
這個Josh Lin 上面有做了合理的推測了, 其實我還要在機構和電路再做些補強才好用, 那又會複雜一點點
吳水豚 2017-04-09 14:56:36
為什麼可以做到這樣複雜啊????
邢鳳言 2017-04-09 15:22:49
雙進料要考慮的比較多
李穆 2017-04-09 19:40:39
其實我蠻久以前就發表實作的韌體在群組了,也測了一段時間都很穩定,該作法甚至不需要買任何套件,程式修改沒幾行,應該可以無痛移植到新韌體
邢鳳言 2017-04-10 00:14:59
李穆 求傳送門....
Dennis Chen 2017-04-10 09:43:57
這樣就不能只放一捲線了,每一次都要放兩捲嗎?
陳冠銘 2017-04-10 11:05:42
可以另外加個開關 按下去可以by pass偵測器
邢鳳言 2017-04-10 11:19:38
沒錯, 我想進線處做個蓋子之類的, 和開關連動, 就不用一定要上線料了, 今天早上試了一下是可以的, 有線料斷路 沒線料通路, 然後並聯到 FIL_RUNOUT_PIN上, 設成Active High, 應該就可以了, 錄了段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xkiZbW_7dg
陳維德 2017-04-10 11:21:33
有沒開關是還好,反正另一邊沒有要裝料就用切一小條去塞住就ok 了騙它有料就好XD
黃大丙 2017-04-10 11:21:39
我都懶的把線拿下來...如果有保鮮盒就真的都掛著就好了
邢鳳言 2017-04-10 11:24:48
陳維德 做人要誠實
陳維德 2017-04-10 11:27:39
邢鳳言
邢鳳言 2017-04-10 11:32:26
自己用零件拼比較自由,線路如下,紅色部分是可擴充的感應器
陳維德 2017-04-10 11:34:02
期待邢大搞好後可以分享給大家,沒有斷料偵測真的很怕印時料不夠
黃大丙 2017-04-10 11:42:01
開關又有串聯又有並聯是什麼作用啊?(還有底下SS是什麼?)
邢鳳言 2017-04-10 11:46:46
黃大丙 ss是發光二極體, 左手小畫家畫不穩...並在一起是為了只要有任一邊通路了, led就亮了; 串在一起是要處理沒放線料的狀況, 沒放時就把它斷路,
黃大丙 2017-04-10 11:52:07
還是不太瞭並聯的部份是作什麼用耶,你說可以擴充,那是要擴充四色六色列印那樣嗎?
黃育哲 2017-04-10 12:21:32
Arduino裡面可以設定pulldown,不必再外接電阻
黃大丙 2017-04-10 12:23:22
有加有保佑 :p
黃育哲 2017-04-10 12:32:06
我懂,有時我們會覺得看的到的東西會比較安心,但其實是用內部線路是相對比較保守安全的手段,因為這樣一來線路變得單純,而且晶片的製程相對於電阻製程的既嚴謹也良率高很多,所以不管是長遠或是立即方便性都會有所幫助的
黃大丙 2017-04-10 12:33:01
因為AVR在剛開機的時候好像預設是tri-state?
邢鳳言 2017-04-10 13:44:03
目前就一二色吧,最多三色,我是想做個幾色都只要再套個開關就可以的設計
黃大丙 2017-04-10 13:50:10
感覺應該是無限串聯?
邢鳳言 2017-04-10 13:59:11
斷料就斷路是這樣畫没錯,但我是採斷料就通路, 結果是一樣的, 並串聯互換的設計的邏輯如下(第摩根定理):
邢鳳言 2017-04-10 14:03:10
省一顆太讚, 試試...
黃大丙 2017-04-10 14:52:12
很久沒玩AVR了所以記不是很清楚 印象中AVR的port要先設定要用input或output模式 然後 output的時候可以設成高電位/低電位/跟tri-state三種模式 input的時候印象中可以設成pull-up和高阻抗兩種狀態,不記得有pull-down的說... 另外還有個問題就是剛開機的時候 雖然程式會儘量寫成在第一時間就把port設定好 但還是會有短暫的時間是處於沒設定的狀態 所以在input pin前面會串個電阻買保險(畢竟是餵了5V給他)....雖然我印象中(又是印象中)開機的時候是三態不會跑出電流啦...
李穆 2017-04-10 14:58:27
去檔案區往下捲看到我名字就是了,放的有點久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tom3dp/1718607918377496/
邢鳳言 2017-04-10 15:02:23
黃大丙 你說得和code裏寫得差不多 # define ENDSTOPPULLUP_FIL_RUNOUT // Uncomment to use internal pullup for filament runout pins if the sensor is defined. :
邢鳳言 2017-04-10 15:12:36
去年的文其實不久,但對FB來說是石沈大海...
Josh Lin 2017-04-10 15:15:34
黃大丙 剛看了一下 AVR 系列 的 Data Sheet,開機 或 RESET 後 所有 PORT 的 PIN 都會 預設為 tri-stated,之後 就依 跑的 程式 設定而定!
黃大丙 2017-04-10 15:17:43
Josh Lin 那我記性還算不錯~~~哈哈哈
Josh Lin 2017-04-10 15:20:30
但 我很好奇 AVR 有 pulldown 電阻? 我 再詳查 後,根本 沒有 什麼 pulldown 設定,只有 可單獨 設定 每個 PORT 的 各個bit 的 pull-up 電阻而已! Port A is an 8-bit bi-directional I/O port with internal pull-up resistors (selected for each bit). 所以 沒有所謂的 pulldown 電阻 啦~~
Josh Lin 2017-04-10 15:22:03
黃大丙 2017-04-10 15:22:52
嗯...我不可靠的記憶裏也記得是這樣 XD
Josh Lin 2017-04-10 15:25:48
雖 開機 或 RESET 後 所有 PORT 的 PIN 都會 預設為 tri-stated,但 有幾個 PIN 例外,如 If the JTAG interface is enabled, the pull-up resistors on pins PF7(TDI), PF5(TMS), and PF4(TCK) will be activated even if a reset occurs.
Josh Lin 2017-04-10 16:24:53
tri-stated 就 讓 輸入端 成為 高阻抗 狀態,不會影響 到 其它 並接 的 電路~~
Josh Lin 2017-04-10 16:40:05
另 據我所了解: IC 內 的 電阻 誤差很大 約有 10~20%,除非 用 雷射 再去 Trim 這 電阻 (成本高),但 一般 電阻(體積 大) 普通的 5%,精密的 1% 或 有 更低的! 故 如有 精密 需求 往往 會在 IC 之外 另 外加 電路 用 精密的電阻 和 電容 來達到 目的 的! 但 pull-up / pull-down 電阻 誤差大 對 電路 沒太大影響(只差在 耗電 吧),內建 或 外加 電阻 都可~~
邢鳳言 2017-04-10 17:57:19
看來這一顆100歐元還是留著好了
Josh Lin 2017-04-10 18:20:04
什麼 東東 一顆100歐元?UNO?
邢鳳言 2017-04-10 21:02:11
Josh Lin 歐姆...
黃大丙 2017-04-10 21:04:14
哈哈哈~歐元差很多耶
Robin Hsu 2017-04-10 23:21:41
邢鳳言 一百歐元應該可以買很大顆的水泥電阻 XDDD
黃育哲 2017-04-10 23:31:57
什麼原來是只有pullup最近都在寫arm有點記錯了,但pull up依舊很好用,程式改一下即可
李大淳 2017-04-14 07:43:35
有沒有辦法可以arduion在被觸發後,訊號給atom直接進入暫停
邢鳳言 2017-04-14 21:09:05
為何不直接給ATOM?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7-04-05 01:52:16
[PROTON+ 改版設計心得分享]
隨著 PROTON+ 開始進行列印組裝,趁空檔把一些心得分享一下。
首先,要感謝 ATOM 提供了 PROTON 和 NEUTRON 的開源計劃,並且提供了基本的金屬件來組裝,這省下了不少的準備功夫,相信也會讓很多人重新思考自己對 3DP 或開源軟硬體的認知。
記得當初是趕在三月初的時候完成 PROTON 組裝和試印,那完全是在東拼西湊的情況下把它弄起來,因為幾個關鍵的限位開關、近接開關、風扇都和設計不同。
但老實說,那個列印的體驗並不是太好,這不是抱怨喔,因為開源自己搞東西完全沒有抱怨的立場,歡喜作甘願受!
也因為列印的體驗不太好,反而讓我特別留意究竟是那些問題造成的,收獲反而更大。
但是,其實它的列印品質算蠻不錯的。以初版列印來看,它的品質不會連 ATOM 的車尾燈都看不到,然後是可以巴過一些陽春機的。關鍵在於它的精密度取決於硬體,而沒有受到軟體的減損。
印過幾次之後,我就決定按自己的想法來改了。中間還歷經了用不同的軟體、改不同的設計邏輯,但這些跳過,直接講收穫。
‧使用經驗
一台機器好不好用,有一個簡單的指標,就是把要作一件事的程序列出來,然後看你要花多少動作完成這些程序,得到最後的結果。
更進一步的,可以看當機器有異動時,你必須花多少時間把整個狀態穩定下來,開始列印。
這每一項的動作,都有值得努力的地方和巧思要留意。
所以,在我的 PROTON+ 裡作了幾件事:
1. 全面改為光學限位,就當初裝好 PROTON 時的測試,它的定位精度大概在2條左右。
2. 近接開關改為蝸型齒輪調整模式,也就是你可以用一支起子直接來調整近接開關的高低,讓它跟噴嘴的高低差最一致。
3. 線路改走光軸中心,把噴頭上面所有的線路藏起來,簡化整台機器的外型複雜度,只要接一條電源線就能運作。
4. 強化光軸固定件的尺寸和固定力,同時改為提把式,方便把整台機器帶著走。
5. 電源、主板、雷射模組及散熱直接作進機殼中,讓它可以散熱,又可以增加機台穩定性。
6. 鋁板改為快拆型式,方便列印及維護保養。(拆下鋁板後,掀開機殼上蓋就可以直接看到主機進行配線或調校。傳動皮帶部份不與鋁板連動,所以拆鋁板不會動到框架。
7. 增加螺桿螺母預壓機構,讓X軸和Z軸傳動不會有明顯的背隙誤差。(改為雙螺母方式安裝,一顆以螺絲鎖死,一顆調整到無背隙後,再以擋板施壓固定,以消除變換方向時的間隙誤差。)
8. 進料臂改為左手施壓、右手進線模式,方便右撇子的操作,也容易觀察進線狀況。
9. 進料臂增加PTFE快拆,方便線材導管的接續,並且在入線口加裝斷料偵測。
10. 依扭力需求選用不同馬達,X軸和Y軸的扭力需求較小,以4248馬達為主;Z軸和E軸需要的扭力較大,以4260馬達為主。
11. 噴頭的喉管改用 E3D 的加長型喉管,以提升噴頭的固定力道,否則原設計的固定方式很容易把噴頭撞歪,然後得整個重新校正。
‧設計概念
在這次的設計程序中發現現在的 3D 設計資源非常多,零件你可以在淘寶上很容易買到,超便宜;也能在網路上找到這些零件的 3D 檔或尺寸圖,所以設計時其實需要畫圖的時間不多,很多時候反而是在排列組合,以落實自己的設計構想。
若是能作到參數化設計,更換零件後自動修正相關零組件的定位的話,設計這件事會變得非常快速。
一開始我還花了時間去試用 onshape,也花了一些時間去畫自己的零件。但最後發現,設計的重點不在於絕對精美,因為越精密的零件讓設計的效率越低,而真正關鍵的往往是干涉判斷、固定位置、走線空間、結構剛性、流場動線。這些東西不一定要精美的畫面,而是要精準確實的點出問題即可。
‧設計程序
在設計時,必須先研判一些關鍵零組件的干涉問題和空間需求,否則往往因為這些東西衝到而讓整個設計翻盤。
確定了基礎結構之後,再依設計巧思去配置各個零件組,以滿足設定的功能規劃。
最後替每個零組件配置合適的組裝空間、定位,排好組裝程序,完成後就可以確認各零組件的尺寸。
‧結語
這次之所以會想重新設計 PROTON+ 的目的就是從頭走一次整個過程,因為玩 3DP 快二年的時間,一直以來都是去適應機器的用法,在設計者規劃的邏輯和程序之下操作。
透過這次的設計,會讓人一再反思許多事,像是你認知的 3DP 操作程序、執行的重點、處理的方式、潛在的風險、.....;整體在機構上、電氣上、熱流上、視覺上的問題....。
然後當世界上有這麼多零組件、這麼多免費資源存在時,你作的每件事情究竟有多少價值,究竟對那些人有價值?
最後,因為經歷過這一遭,讓我知道未來挑戰的重點在於創造彼此認知和需求的價值,不再只是會印、只是會畫、只是會設計。
而是要熟悉、精進自己的能力,然後積極、快速的解決看到的所有問題。
PS. 補充一個重點,這種裝備導向的東西,又有大量的圓孔,所以在設計上要把圓型的變化和列印的縫線消掉,這樣印出來的東西才會準準準。不然會因為變形和縫線,造成精度下降。這點很重要!
許育財 2017-04-05 01:56:19
期待成品 與 美圖
James Lin 2017-04-05 01:59:54
噴頭旁的尖尖元件是做啥的?
陳順得 2017-04-05 02:09:14
對自潤銅套的信任度很低…加上這重量,壽命不長吧
許育財 2017-04-05 02:35:00
看得我好想印一台 可惜我沒團 哈
吳水豚 2017-04-05 13:35:28
這銅套配上列印件~不好對心喔
原文網址 姜衍安 2017-03-25 19:48:40
請問一開機溫度就一百多度,加熱到200度也正常維持200度左右,請問各位大大這是哪裡出問題了。感謝。
廖新弘 2017-03-25 19:55:43
熱敏電阻的絕緣管有破皮,建議電缐不要折死
原文網址 Mesak Chuang 2017-03-21 22:22:08
請問2.5EX用的熱敏電阻哪邊可以買..... 一個月沒開機,才印一個東西就掛了....
邢鳳言 2017-03-22 00:46:04
上次有大大分享的: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630197648759
Josh Lin 2017-03-22 01:28:37
這是 我貼的!主要是 讓大家知道 熱敏電阻 的 規格、型號 及 外觀,但我 沒買過 這家!我最近 才淘了 50支 回來,正在路上~~ 不過 聽說 有大大 等了一個月才拿到貨,應該是這家~~
黃大丙 2017-03-22 02:16:03
這家是地雷啊~~~上次我熱敏壞掉跟他買,三個禮拜之後才寄到,而且還缺東西...全部東西都寄到已經一個月後了,最後東西還寄錯.....
James Lin 2017-03-22 08:52:11
請問哪一家是地雷? 上面有兩家
黃大丙 2017-03-22 10:06:07
是露天拍賣那個
劉聖心 2017-03-22 10:45:12
後來他們有寄正確的給你嗎?
黃大丙 2017-03-22 10:53:47
熱敏是對的,但我買其它東西是錯的...已經搞了一個月還寄不好我也懶的弄就算了.....同時間淘寶買的東西都已經回來三趟了 XD
原文網址 陳政銘 2017-03-15 18:47:15
今天組裝2.0的熱床,結果溫度調到70度,30分鐘後完全沒加熱,線路重插過了確定跟書上一樣,開機的時候電源供應器風扇有在轉應該有在運作,加熱床的線也接在板子上面,還有哪裡會是我檢查重點呢?
黃大丙 2017-03-15 18:52:22
拿電錶量每個該有電壓的地方
黃俊傑 2017-03-15 18:54:48
應該是之前熱床的勘誤...
廖新弘 2017-03-15 19:22:35
檢查SSR那邊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7-03-15 19:24:24
SSR接線有正負之分
陳政銘 2017-03-16 18:30:12
問一下,熱床印好的東西要直接把起來,還是等熱床冷了再處理呢? 上面這上是還在溫度上,用推的結果蓋ㄗ就歪了
廖新弘 2017-03-16 18:55:43
冷卻再拿
Chang Yen Chen 2017-03-16 20:42:44
確認一下那個電線連接器是否夾到絕緣膠皮
邢鳳言 2017-03-16 20:49:52
為什麼又會熱了?我也是印完放冷等它自己跳起來
原文網址 YunTing Lim 2017-02-25 16:37:57
狀況說明: 前幾天列印狀況都良好,隔天開機突然噴頭無法加熱。經回原廠測試過後,工程師說是加熱片的電線斷在裡面,修好帶回。 昨天裝機完發現噴頭溫度會在設定溫度+-10度裡面來回震盪。for example, 設定180度,噴頭會加熱到192度附近之後降溫到170度又升溫到190度就這樣一直來來回回。
請問這樣是要調整PID嗎?
感謝大家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7-02-25 16:56:25
1. 校正PID沒錯 2. Accu 建議設定 1000~1500,不要太低
原文網址 黃大丙 2017-02-22 22:33:35
Simplify3D用的'後處理程式'作好了 This is a post processing script for Simplify3D, 主要就是處理換料柱的部份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cript is to improve the prime pillar. 不需要換料的層就自動把內部挖空 It will remove the infill part of the prime pillar with the layers which has no tool change, 最上端用不到的部份也會自動裁掉 and also automatically remove the top most part when it is not necessary. 以後換料柱開個2.5~3cm也比較不心疼了吧? -------------------- 安裝方式: Installation: 這是用javascript寫的 This is written in javascript, 要先安裝他的執行環境(node.js)才能用 You need to install the interpreter (node.js) first for excuting the js. Windows 64位元版:(x64 version) https://nodejs.org/dist/v6.10.0/node-v6.10.0-x64.msi Windows 32位元版:(x86 version) https://nodejs.org/dist/v6.10.0/node-v6.10.0-x86.msi MacOS https://nodejs.org/dist/v6.10.0/node-v6.10.0.pkg (先把這裝好,安裝就一直按下一步就好了) (The installation is very simple , press next next next next then finished, ) ---------- 然後下載'後處理程式' And then, download the post processing script here.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tom3dp/1840238036214483/
--- 下載後解壓縮得到一個js檔 After download, extract the js file from the zip file, 把這js檔放到自己高興的地方 and place the js file to where ever you want. 然後去S3D的FFF設定裏面,Script那一頁 (可參考影片內容) Then in the S3D's FFF setting, under the script tab. (You may refer to the video) 最底下輸入 node <你放的路徑>/s3dPostProcessorDS.js "[output_filepath]" -1 -- Type this at the bottom textbox: node <your dirctory>/s3dPostProcessorDS.js "[output_filepath]" -1 -- 例如我的是:For example, mine is: node D:/Dropbox/_3dp/s3dPostProcessorDS.js "[output_filepath]" -1 ---------- (Mac版注意:) (Notice for Mac version:) 陳維德 mac node 裝完要重開機後在試比較好,在script要這樣加 /usr/local/bin/node /Volumes/Date/s3dPostProcessorDS.js "[output_filepath]" -1 不然node 沒法呼叫來run ---------- 以後每次按存檔的時候他就會幫你轉換了 The script will process the gcode every time you press the save button. 因為這是'後處理',在存檔的時候才會處理,所以沒法直接看到 Because of this is 'post processing', It will not be shown in the preview window at first time. 可以像影片裏面那樣,按"Preview G-Code File..",就可把轉好的檔叫回來看了 You may use the "Preview G-Code File.." in the menu , like the demonstration in the video , to load the gcode back for preview. ---------- 忘了說,最後面那個-1的意思是存檔的時候只生1個檔出來 The last '-1' parameter of command line means it only generate 1 file, 如果把他改成-2的話,就會一次生兩個檔案 If you change it to '-2', it will generation 2 files, 一個是原檔,一個是改過的,可以兩個同時保留。 One is the original, and the other one is the modified. 為了怕大家列印的時候弄錯,所以我就直接寫-1 I use the -1 for default, 有需要原檔的話就自己改一下~ if you need the original file, just change the parameter. --------------------------------------- 進階用法 Advanced usage 這程式也可以不依靠S3D而獨立使用 The script can also be used independently without S3D 可以拿來轉換過去已經作好的gcode檔案 you can use it to convert the gcode files which was generated before. 但要注意他只能用在S3D輸出的gcode檔案 But please notice it can only be used with the S3D generated gcode . 為了方便起見,你可以在放js檔的目錄下另外作一個批次(.bat)檔 For convenience, you may create a batch(.bat) file in the directory where you place the js file -- 在裏面寫上這指令,然後存檔 And put this command in it, and save. -- node %~dp0s3dPostProcessorDS.js "%1" -2 -- 作好之後用拖拉的方式,把要轉換的檔案拖到bat檔上,就可以轉檔了 After finish that, you can drag & drop the gcode to the bat file, and it will do the conversion.
Estima Lin 2017-02-22 22:41:00
真的是太強了... 快教我改2.5的韌體~(雙擠雙噴)
黃大丙 2017-02-22 22:42:07
哈~有空再我幫你看看,順便練功~
Marx Wu 2017-02-22 22:42:42
哇,終於不用印實心換料塔了,改這樣真不錯!!
黃大丙 2017-02-22 22:44:43
是偷學 Dennis Chen 作的Cura plugin的~ 覺得挖空這樣法真是棒,就也跟著作了
Chin Ming Keat 2017-02-22 22:50:19
太厲害了,你先弄出來了
黃大丙 2017-02-22 22:52:15
我這比較簡單啦,你那個太難了我完全不知從何作起啊
黃俊傑 2017-02-22 22:54:43
有神快拜!
Chin Ming Keat 2017-02-22 22:55:17
黃大丙 再説,"post-processing" 是否真的翻譯為”後處理“ 我po文時隨意翻譯的。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7-02-22 22:56:04
後處理、後置處理,都很順口
James Lin 2017-02-22 23:01:44
後製~
James Lin 2017-02-22 23:03:27
救世喔 T_T 家裡只有我一人,沒人看我跪著看示範影片
陳方瑜 2017-02-22 23:03:52
神!!!!
廖新弘 2017-02-22 23:06:00
陳維德 2017-02-22 23:06:08
MAC 的部份會沒法去開起檔案修改的樣子 ,我用手動的去跑可以執行後制
黃大丙 2017-02-22 23:09:20
太好了~MAC也可以執行 不過不能修改是怎回事?
陳維德 2017-02-22 23:11:56
放在script 中是不會去改,我是用cmd 去run 是ok
Charlie Ting 2017-02-22 23:17:41
太酷了,造福大家!
陳維德 2017-02-22 23:33:40
直接在cmd 打node /Volumes/Date/s3dPostProcessorDS.js /Volumes/Date/ExtruderDot.gcode -1 可以
Morgan Chang 2017-02-22 23:50:39
我覺得S3D應該要僱用你才對, 他們解Bug的速度實在讓人看不下去
陳維德 2017-02-22 23:56:15
黃大丙 OK 啦,node 這執行檔要給完整路徑才能用
James Lin 2017-02-22 23:56:39
我一開始嘗試結果沒有執行效果,後來發現我的存檔Path有空白,所以才會沒有執行程式,最後我是改存到 C:\temp 就可以Work~ ps.一般我的STL存檔習慣是會連原作者 Title一起建目錄的,比較好管理 Ex:C:\Users\James Lin\Downloads\French Bulldog sitting like a boss for dual extrusion 那隻雙色狗
Chin Ming Keat 2017-02-22 23:58:06
試試 放開關引號 比如 node D:/Dropbox/_3dp/s3dPostProcessorDS.js "[output_filepath]" -1
James Lin 2017-02-22 23:59:56
Chin Ming Keat 這樣就可以囉 ~ ^__^ Thanks ~
黃大丙 2017-02-23 00:01:56
咦~我的路徑竟然忘了貼引號 XD
陳維德 2017-02-23 00:23:35
有atom 有你們神人級的分享真好,太感謝了
陳維德 2017-02-23 00:29:03
對了 黃大丙 那有的模型不想要挖空,是去掉-1 就好還是整行要拿掉呢,哦哦有補充了,用-2 就可以了產生二個檔案
James Lin 2017-02-23 00:33:40
要印的目標模型不受影響,只有換料住會被挖空
黃大丙 2017-02-23 00:36:58
他們感覺超懶散的 XD
陳維德 2017-02-23 00:39:11
說的就是換料柱囉, 黃大丙 細心呢,兩個都產出有挖空跟沒挖空的,真的印有問題直接拿第一個產出檔就能印了
邢鳳言 2017-02-23 02:05:31
台灣之光!
黃大丙 2017-02-23 10:59:26
Idan Makutski Please look here, you may want to use this.
Dennis Chen 2017-02-23 11:22:14
把Cura改得跟S3D一樣厲害如何? XD
黃大丙 2017-02-23 11:31:39
哈哈~Cura有像S3D這麼多bug嗎?
Dennis Chen 2017-02-23 11:32:53
Cura用的python,有時候python程式寫錯,就直接crash給你看啊...
黃大丙 2017-02-23 11:38:51
Cura我還蠻喜歡的,會用S3D都是因為他預覽功能作的好,所以其它問題就默默忍受或想辦法改善了 XD
Dennis Chen 2017-02-23 11:40:45
Cura預覽對雙擠出真的很糟,都看不出來正在用什麼顏色...也不容易動態改層高 (大傷)
黃大丙 2017-02-23 11:42:08
對啊~Cura比較偏向移動路徑顯示,不像S3D有三種模式可以看
黃大丙 2017-02-23 11:42:44
不過Cura engine很棒,免費軟體作到這樣也真的是神了
陳方瑜 2017-02-23 14:49:27
回報,如果是用支撐當E1的話,支撐會一層有,一層沒有,造成沒有洗料就直接上。
陳方瑜 2017-02-23 14:49:48
剛切好時
黃大丙 2017-02-23 15:09:30
我也發現了 XD 晚點會修正,謝啦!
陳方瑜 2017-02-23 15:17:56
感謝,我好需要支撐材啊啊!
陳維德 2017-02-23 16:26:59
會不會跟cura 一樣是支撐跟換料是同一個部份呢
陳維德 2017-02-23 16:30:36
mac node 裝完要重開機後在試比較好,在script要這樣加 /usr/local/bin/node /Volumes/Date/s3dPostProcessorDS.js "[output_filepath]" -2 不然node 沒法呼叫來run 黃大丙 mac 要改的方式可以加到你這文中,不用在找到我這才看的到
黃大丙 2017-02-23 16:32:55
不是~S3D的有把這兩個分開 是我沒測試到這種情況support的gocde跟平常不太一樣
陳維德 2017-02-23 16:33:40
那就還能修正
黃大丙 2017-02-23 16:53:02
我研究他gcode結構看起來是這樣: 單雙數層的順序會不一樣 要能猜到下一個他會出什麼牌才行,不然順序會弄錯 -----新層 ------ 支撐 (不一定有) 工具切換 (不一定有) 換色柱 (不一定有) 擋風牆 (不一定有) 物件 -----新層 ------ 物件 工具切換 (不一定有) 換色柱 (不一定有) 擋風牆 (不一定有) 支撐 (不一定有) -----新層 ------ 支撐 (不一定有) 工具切換 (不一定有) 換色柱 (不一定有) .....
黃大丙 2017-02-23 16:53:39
另外我發現少作棧板了
黃大丙 2017-02-23 17:02:25
好~
陳維德 2017-02-23 19:22:55
上層扣除印起來就是爽阿
黃大丙 2017-02-23 19:27:21
讚啦~
黃大丙 2017-02-24 07:28:40
陳方瑜 (Fang-Yu Chen) 改好了~你抓新版試試
James Lin 2017-02-25 00:16:09
看來換料住實際印會塌陷在空盒子內,或許也可以降低撞噴頭的機會,又可以收集換料線 ~ 我還沒試比較高的模型 ~ 黑色的部分是最上層像頭髮一樣懸空
陳方瑜 2017-02-25 00:18:37
已經開始用了!目前還沒發現問題!感謝!!
Moko Jenson Huang 2017-07-30 01:09:32
夜已深了,但是感動的睡不著~~~ ?
黃大丙 2017-08-13 07:57:20
蘇子中 看這裏看這裏
蘇子中 2017-08-14 23:26:43
哈哈 蠻屌的 , 還調用到外部node js
Jason Zhou 2020-01-13 06:44:05
哪位可以提供下 s3dPostProcessorDS.js 腳本下載嗎?原來的誤刪了...
原文網址 黃宇軒 2017-02-20 16:08:33
[ Z min error 問題(已解決) ]
奮戰了整個週末,終於把所有的升級套件一次搞定啦!
0.2 噴頭細緻度真是沒話說 試印的模型是使用 0.1 層高 無填充無支撐直接列印 (本卷是有點受潮的舊料,新料表面應該更亮) 加上熱床後,不但徹底擺脫翹邊問題 更發現原來玻璃平台這麼美 印完就可直接拍照啦~
獻醜完後想跟大家求助 我是使用 ATOM 2.5.161221 最新版韌體 Auto level / Home 的動作都可以正確執行 但執行 Home 之後 馬達會出現高頻音 持續在做動狀態 印象中以前執行Home後馬達是off的?
此時再做一次Home是可以的 但如果執行 Auto level 或 Adjust Offset 都會出現 Z min error 此時如果關機,把噴頭稍微往下移一點 再開機並執行 Adjust Offset 則一切正常
找了一下版上的資訊 我的狀況z軸沒有超過上界亂振 噴頭微動也可正確觸發完成auto level 這樣不曉得該往哪個方向去抓問題呢? 再請板上各位高手指點了 謝謝大家~
-------------- [機器資訊] Atom 2.0 雷射模組 強化機殼(改用舊開關控制風扇) 新版熱床 光學限位開關 雙擠出EX套件 MK3 0.2 噴頭
Charlie Ting 2017-02-20 16:18:03
也保養的太乾淨了.......(羞愧) 描述的問題建議錄影,因為現在版本組成太多,找問題的難度變高了,看到影片比較準。
黃宇軒 2017-02-20 16:22:46
哈升級前當然是慘不忍睹啊XDD 趁升級順便大掃除,加上盔甲之前沒裝所以算是全新的狀態,以後不用塗膠或許會比較容易維持吧(希望) Charlie大說的對,晚上回去再錄影請教大家,先謝了!
Karas Kai 2017-02-20 17:45:59
請問韌體是選2.0還是2.5ex? 我機子也是2.0升雙擠出 韌體選2.5ex平台矯正正常 韌體選2.0平台矯正也會跳z min error
黃宇軒 2017-02-20 17:50:03
是選2.5ex的,平台矯正可以執行,但調整z offset的功能,如果先執行過Home會出現Z min error,如果開機後直接執行又正常,頗為奇怪
Jacky Chen 2017-02-20 17:50:09
升級套件還在地板上...
Jacky Chen 2017-02-20 17:50:15
黃宇軒 2017-02-20 17:51:20
哈我拖超久的,盔甲跟熱床都是早鳥就買的XD
Jacky Chen 2017-02-20 17:54:12
我也早鳥就買 升級 雙頭 =_=
黃宇軒 2017-02-20 18:07:21
對啊我也是,想到要拆就頭大,乾脆等0.2噴頭來一次解決!昨天最後的列印平台就拆裝了五六次,快崩潰 ? ? ?
Vincent Liu 2017-02-20 18:21:07
噴頭的sensor亮了,看一下是不是,我的如果還沒印之前亮燈,就會叫+顯示z min error,我的機器是2.5ex
黃大丙 2017-02-20 18:42:45
Z min error通常是你的限位螺絲平常就已經碰到限位開關(光學的就是燈會一直亮),要調鬆點。比較差的情況是組裝的時候限位開關的線壓到造成短路
黃宇軒 2017-02-20 19:26:28
昨天平台拆裝很多次的其中一次原因,就是眼殘把噴頭的限位開關差錯孔,導致無法做auto level。然後手殘移錯線,變成連移動都有問題,只好再開一次重接。不排除還是眼殘接錯了,我再檢查看看。 不過怪的是現在這些動作都能執行,但連續操作就會出現z min error,還有home之後馬達不會off(列印完成後的home完會)
黃宇軒 2017-02-20 19:28:50
噴頭的sensor在auto level及列印過程中倒是蠻正常的,我再注意看看,謝謝
Labrada Chang 2017-02-20 19:45:03
ㄋㄟㄋㄟ!
Shu-Jen Chou 2017-02-20 20:27:58
我2.5EX也是home完馬達高頻不會off
Charlie Ting 2017-02-20 20:30:44
或許應該要有人 home 完之後加入 disable motors 的指令? 邢鳳言 (Phil Xing)
黃宇軒 2017-02-20 20:41:49
所以 2.5EX home 完馬達高頻不會off是正常的囉?不是很確定但印象中 2.0 好像會off ?
Charlie Ting 2017-02-20 21:04:37
問題可以有很多種解法,以home來說,接著 disable 會比較好。我自己的 2.0 有時會有高頻聲,它可能是來自驅動器或電源的狀態變化,所以聽到時如果我沒在印,是在改東西,就會 disable 掉。
黃宇軒 2017-02-20 23:13:31
太神奇了,回到家想錄昨天的錯誤狀況,結果它竟然恢復正常了! 回想一下過程,我先做了幾次auto level,發現有一兩個點會在空中再觸發,原因是我將觸發螺絲調在非常接近的位置,加上彈簧不小心被我手殘拉太鬆,導致觸底後無法歸位,把螺絲稍微轉進去一點就解決了。 因此推測,可能是Home的速度較快,力道太大使得過鬆的噴頭限位開關進入觸發狀態,才會無法接著執行 auto level / adjust offset(機器放在櫃子上,昨天平台home上升後就看不到開關燈號,因此沒注意到) 謝謝大家的協助,不用再拆一次底版真是太感動了~~~可以開始練習雙色換料囉!
黃大丙 2017-02-20 23:26:27
蠻合理的推測 XD
黃宇軒 2017-02-20 23:44:55
那個彈簧拉太長後,使勁洪荒之力想把它轉回去,但成效不彰T.T
Josh Lin 2017-02-21 01:04:25
用 攝子 或 鉗子 把 彈簧(鬆掉的區段) 壓縮到 你希望 恢復的長度 後,固定不動 用 打火機 (或 小噴槍) 把 彈簧燒紅,冷卻後 即可 退回 原 較緊 的長度!試試看~~
黃大丙 2017-02-21 01:24:21
原來還有這招~
邢鳳言 2017-02-21 06:56:18
在 Configuration_adv.h 有一個值改一下就可以了: DEFAULT_STEPPER_DEACTIVE_TIME, 它目前是0(相當於沒作用), 可以依個人喜好改成待機秒數, 如改成5, 它就是待機5秒後把馬達都關掉。
Jacky Chen 2017-02-21 10:39:26
黃宇軒 你已經完成了... 輸了~
原文網址 Rick Tseng 2017-02-08 08:33:34
穿山甲炒米粉第一式XD 早上起來後持續在印,只是只剩下兩軸馬達在跑,右側的馬達已經無動力,所以整個在空印~ 先下HOME指令也是只有兩軸馬達歸零,右側馬達無動靜,後來重開機後歸零又一切正常,何解呢?
陳維德 2017-02-08 09:38:31
義式墨魚汁炒米粉,會不會是那馬達控制電路那電壓過高,熱當了呢
廖新弘 2017-02-08 09:47:12
皮帶輪固定螺絲是否固定好
Clarence Lee 2017-02-08 14:10:08
restore failsafe先看看
Rick Tseng 2017-02-10 08:47:40
後來把皮帶重新調過,再把內部的電線與訊號線分開整理,目前在列印就都正常了,但是我發現似乎列印久了,還是要檢查一下滑軌的螺絲是不是有一點鬆,是不到鬆脫,但就是明明都是轉緊的狀態,列印了一陣子後,就會發現螺絲起子去轉還可以再轉緊,看來要再加點螺絲膠了。
全不選 發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