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ker+t=market
  • 3D列印服務
  • COSPLAY 3D 建模
  • 1
  • 2
  • 3

ATOM 3D Printer Group 造訪社團 » 求助訊息

原文網址 吳鎮合
2016-04-20 17:07:57

請問一下有人的支撐才會這樣嗎?
幾乎和實體一樣,拆除時會連上面的柱子也拆斷

劉宏威
2016-04-20 18:16:28

試試看加大與模型的間距,
然後在合適的高度後關掉支撐的外殼。


原文網址 胡城瑋
2016-04-20 15:03:11

自從機器出料不順,加上很忙,就一直停擺沒印。
難得今天有空想說拆下噴頭看看怎麼了,我把喉管拔出來,原本想說一切都很好,也沒燒焦,可是發現似乎比37mm少了快10mm啊 (大驚
用六角球頭也挖不出來,用PLA擠進去也逼不出斷在裡面的管子,請問還有什麼辦法 orz

許阿瑋
2016-04-20 15:03:53

燒掉他

胡城瑋
2016-04-20 15:05:17

請問大大,"燒掉他"是什麼意思? 是把溫度調高,等喉管自己融掉嗎

Charlie Ting
2016-04-20 15:06:35

黑髮夾或迴紋針,前端用尖嘴鉗夾成一個倒勾,伸進去勾出來就好了。

許阿瑋
2016-04-20 15:06:56

我記得260以上會開始變質,說不定打火機可以把它燒出來

戴士偉
2016-04-20 15:15:00

溫度超高時, 鐵氟龍管會被擠出來, 一條條像毛毛蟲一樣 XD
(我也不知道幾度, 因為熱敏當時是壞掉的XD)

胡城瑋
2016-04-20 15:15:06

請問我手動把料壓進噴頭 但擠不太出來,把料拔出來就變成這樣了orz 該怎麼辦

胡城瑋
2016-04-20 15:15:21

我已經加到260了Q_Q

戴士偉
2016-04-20 15:16:35

別用這招, 這可能會把熱敏外層的鐵氟龍管給燒壞... 導致短路~

許阿瑋
2016-04-20 15:16:37

我曾經加到加熱電阻變成紅色的......(跑

戴士偉
2016-04-20 15:17:36

我看不出來你指的這樣是怎樣? 看起來挺正常的@@?

胡城瑋
2016-04-20 15:18:30

就前端料推不出來 然後擠成更大一管 比原本還粗

戴士偉
2016-04-20 15:20:05

喔喔, 看懂了~

斜口箝剪斷料, 再捅一次, 然後快速拉出, 嘗試把裡頭的髒東西給黏出來, 多做幾次~

我都是這樣清噴頭 XD

胡城瑋
2016-04-20 15:20:36

好的 我試試 溫度200就夠了嗎

戴士偉
2016-04-20 15:21:37

可以把料溶成有黏度的狀態應該就夠了~ 就怕裡頭髒東西黏的很死,

曾經幫同事黏出"鈦屑", 一開始工廠出貨的清潔沒做好造成 XD

戴士偉
2016-04-20 15:23:36

真的不行就用更硬的東西去摳出來了吧... 就怕傷到噴頭而已~

廖新弘
2016-04-20 15:24:29

3mm鑽頭伺候

陳曉澔
2016-04-20 15:24:32

或許裏面本來就沒有,因為我買來的喉管內的鐵氟龍管只有 1CM(新買來的),只是吵這個好像沒意義,算了,換上自個的再裝進去了。

陳曉澔
2016-04-20 15:25:24

因為若你有斷在裏面的話,斷口也太乾淨了吧......

戴士偉
2016-04-20 15:25:52

手電筒照照看, 也許真的空空的了 XD
不過你說擠不出來, 可能真的還有東西卡住

戴士偉
2016-04-20 15:26:50

這個不好買, 網路上都用搶的, 曾經買到一根一百
最後去電子材料行找到一根15$
不過應該是指 0.3mm 吧~~~?

陳曉澔
2016-04-20 15:27:32

我這邊十幾根......日製的.....我們工廠必備的東西。

戴士偉
2016-04-20 15:28:01

你是要從哪頭鑽? 小洞還大洞? XDDD

胡城瑋
2016-04-20 15:29:24

我也覺得奇怪,但是用新的鐵弗龍管37mm塞進去,會沒辦法把接頭蓋起來

陳曉澔
2016-04-20 15:31:55

因為喉管及鐵氟龍管都有公差在,有的會只裝的進一點就塞不進去了,需要用的敲的,把管子完全敲進喉管中。

胡城瑋
2016-04-20 15:32:26

好的我試試看

戴士偉
2016-04-20 15:33:56

加熱時塞, 比較好塞~

陳曉澔
2016-04-20 15:33:59

我試過從頭貫穿到尾,再把鐵氟龍管裝成與喉管一樣長或更長,可用也很順,但一直回抽時,鐵氟龍管會位移。

胡城瑋
2016-04-20 15:37:51

請問正常的情況,這樣子可以放多深呀,我好像感覺裡面有東西,但又挖不出來

胡城瑋
2016-04-20 15:41:03

喔喔喔喔喔 果然裡面有東西 這實在爛到不行 我也不知道怎麼挖出來的 orz

許阿瑋
2016-04-20 15:43:05

燒爛燒出來了XD 你加到幾度?

胡城瑋
2016-04-20 15:43:34

謝謝 戴士偉 大大 陳曉澔 大大 許阿瑋 大大 Charlie Ting 大大 廖新弘 大大!

胡城瑋
2016-04-20 15:44:15

剛剛一度燒到260 不過沒有用 現在反而是200度挖出來的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胡城瑋
2016-04-20 15:44:53

不知道是不是管子黏在我的一字起上 然後才拔出來的

許阿瑋
2016-04-20 15:45:45

有可能260軟掉,回200硬掉,就卡在起子上

戴士偉
2016-04-20 15:45:52

軟軟的比較不好施力? 硬硬的比較好挖?

胡城瑋
2016-04-20 15:46:17

好像也有可能 軟掉變小才拔出來

戴士偉
2016-04-20 15:47:10

如果你有小根的鑽頭, 應該趁軟的時候插入, 降溫, 整根拔出~ 搞的好像冰棒一樣? XD

胡城瑋
2016-04-20 15:47:44

:( 我什麼工具都沒有 完全外行新手啊 冏

戴士偉
2016-04-20 15:48:48

工具就是看周遭有啥適用, 就拿來用了~ 髮夾, 迴紋針, 縫衣針.. 能搞定問題的就是好工具~

Charlie Ting
2016-04-20 15:49:06

小心你的電線,這部份的電線很容易受損,我基本上不會讓電線脫離散熱片。

廖新弘
2016-04-20 16:08:40

我是用3mm的鑽頭從喉管慢慢的用手鑽進去,害怕弄壞的話,2.5mm也可以,不耍太暴力的話,不會有問題,而且3mm的鑽頭不會很貴

戴士偉
2016-04-20 16:25:59

怕壞的是噴頭,哈

王智立
2016-04-20 16:26:47

3.8mm鑽頭用手動鑽,慢慢鑽,鑽完再用 4.0mm 鑽頭再把其他殘管搪出來。新的管子插入,裝回去,開工。

王智立
2016-04-20 16:27:27

4.0mm 孔到 0.4mm 擠出口還有一小段 1~2mm 不等。搪過後再拿最小的吉他弦通一下就好了。

這就是為什麼要手動鑽孔的原因。

廖新弘
2016-04-20 16:42:07

戴士偉 不會啦,用手不會有那麼大力量去破壞噴頭,用電動工具就難說

James Lin
2016-04-20 17:33:27

雖然我只有一次更換的經驗,不過怎和你描述不同,
我是
1. 加熱後讓PLA清出來
2. 冷卻關機換喉管
開機上電處理喉管好像是很危險的事

許阿瑋
2016-04-20 17:35:37

我還不知道怎麼直接冷卻拔出鐵氟龍管耶~
雖然我不是ATOM-


原文網址 Sen Tseng
2016-04-19 18:55:33

請問各位前輩~有調整皮帶的好方法嗎?因為沒有設備可以測皮帶鬆緊Hz...還有三用電錶一定要購買嗎?昨天執行Goto Zero 5次以上,所得到的結果都不一樣...
新手上路好多不懂~請多多包涵 / . \

Odinson Thor
2016-04-19 18:59:22

可以用調吉他音調的APP來測皮帶鬆緊度,我一般都用65Hz

廖新弘
2016-04-19 20:46:03

其實不用那麼麻煩,我沒有用調音器也是用的很開心

戴士偉
2016-04-19 21:24:33

別逼太緊, 你的馬達軸心會歪掉~


原文網址 陳書凡
2016-04-19 13:49:36

目前切片之後印的東西垂直的外層之間shells都沒有接在一起
請問要怎麼調整切片參數

P.S.我目前用SIMPLIFY 3D

陳書凡
2016-04-19 13:50:21

戴士偉
2016-04-19 14:08:29

把 Extrusion Width 改成 Auto 踹踹


原文網址 Sen Tseng
2016-04-18 20:52:16

請教前輩們~列印時的的聲音及噴頭晃狀況正常嗎?還有靠近X軸前方的物件出現斷層,是因為皮帶問題嗎?

Sen Tseng
2016-04-18 20:54:06

張不凡
2016-04-18 21:01:38

欲速則不達,切記

Charlie Ting
2016-04-18 21:09:46

加速度太大,驅動電路電壓確認一下,速度倒還好。皮帶可能太緊

Sen Tseng
2016-04-18 21:17:49

驅動電壓是DRV8825晶片那個嗎?
皮帶之前太緊導致上方軸承處出現異音,所以調鬆了,晚點我在試試上緊狀況。

陳明谷
2016-04-18 21:28:18

乍聽之下有機構鬆掉的聲音…

李穆
2016-04-18 22:11:59

進機器的選單/control/motion/accel. 調成500 (原廠預設是9000) 然後退出來一層選store memory


原文網址 林育正
2016-04-18 20:31:26

想請教一下,第一次裝機完後上電
開機只有噴頭上面的風扇2.5有反應
螢幕未亮
想說是否為未燒錄韌體
但打開Arduino要燒錄韌體時
出現avrdude: stk500v2_ReceiveMessage(): timeout
請問會是主板的問題嗎?

黃俊傑
2016-04-18 20:39:53

出廠都會燒錄阿! 先注意線阿! LCD的排線交換一下看看 記得斷電! 然後不建議ARDUINO用太新的版本...
1.0.6比較穩!

廖新弘
2016-04-18 21:23:17

Yogesh Patil
2016-04-18 21:58:56

Restart your computer, it may work. I had the similar problem.


原文網址 Shu Tseng
2016-04-18 15:49:30

因為某一次印完後發現
在常溫下的噴頭溫度顯示不正常
第一時間就覺得是熱敏電阻壞了
就去電子街買了熱敏電阻只是沒有找到與原廠相同型號的
所以買了一個不同B值的電阻
想說再改韌體就好

在改韌體的時候發現原廠熱敏電阻MF58的編號應該是11可是2.0.6版卻打5是另一個電阻編號
不知道編號5的溫度表有沒有變
反正我是自己產生一個溫度表使用
下面網址可以輸入參數自動產生溫度表
參考資料
https://dl.dropboxusercontent.com/u/1325192/NTC/NTC.htm

(ps.手機拍版請見諒)

張不凡
2016-04-18 15:54:55

額...

張不凡
2016-04-18 15:55:31

我用 2.0.6 有些地方都怪怪的... 最後換回穆板 2.0.5 正常多了就是...

Charlie Ting
2016-04-18 15:56:58

所以我一直沒更新,只有自己加了雷雕程式

Shu Tseng
2016-04-18 15:57:09

載不到2.0.5⋯⋯

張不凡
2016-04-18 15:58:24

檔案區有非官版的... =.= 有需要官版請私... 科科

張不凡
2016-04-18 16:00:04

不過要適合自己的要改不少地方

李穆
2016-04-18 18:10:06

其實原廠從2.0.2一直都用5

張不凡
2016-04-18 18:56:57

那我是不是也要... 那個

廖新弘
2016-04-18 20:00:37

可能沒有海外服務吧

Shu Tseng
2016-04-18 20:06:30

連在台灣也連不上了

廖新弘
2016-04-18 20:20:52

就關鍵字熱敏電阻規格MF 58-10k

Shu Tseng
2016-04-18 21:34:50

2.0原廠規格我記得他給100k耶
雖然改程式就好

Shu Tseng
2016-04-18 21:35:56

ㄜ⋯⋯這樣用沒問題嗎
因為如果溫度對照表不對的話
表示的溫度不就不是實際上的溫度?

李穆
2016-04-18 22:19:57

噴頭材料是鈦合金,熱區內溫跟蓄熱塊體間也有溫差,真的要講究會有很多誤差來源,最有效的方式是空噴頭直接插熱電耦進去測

王榮達
2016-04-18 22:52:32

李穆 我覺得PID M303 要測得符合較實際的列印溫度值應該要將料插入噴頭喉管中,一併加熱做PID校正才會符合實際列印時的溫度值,料最好是用透明料,純的PLA這樣建立出來的測溫值才有所依據,猜下一種料的使用溫度,也差異不遠.

李穆
2016-04-18 22:55:33

王榮達 你指的是動態PID控制時的穩定參數,我指的是控制到達穩態時測得溫度與實際的熱區溫差,兩者應該不衝突才是

王榮達
2016-04-18 23:04:30

你指的熱區溫差,是料在喉管內受熱膨脹跟外部喉管散熱風扇冷卻的範圍,這部份也受到切片程式回抽值的影響,拿捏不好容易造成料在喉管內阻力變大,容易造成塞料.

李穆
2016-04-18 23:33:58

李穆
2016-04-18 23:34:13

李穆
2016-04-18 23:34:30

王榮達
2016-04-18 23:35:55

哇,專業的

李穆
2016-04-18 23:40:44

[開個樓中樓,加入討論請按回覆]
確實如樓主所說原廠韌體設定及噴頭結構使得空頭內的鑽存角內溫度比噴頭熱敏測定溫度高了20~30度,但是這並沒有計入料持續灌入造成的動態冷卻效應。 有賴流體以及熱的專家來解惑。
網路上可查得:
PLA比熱容:2.12 J/gK 熱導率:0.231 W/mK
Ti 比熱容:0.52 J/gK 熱導率:21.9 W/mK
呼叫 戴士偉 來幫忙計算一下不同流量下的噴頭金屬的冷卻效率吧

Charlie Ting
2016-04-19 00:03:37

這就跟國中教的濃度問題一樣,噴頭溫度x1、噴頭比熱y1,跟線材溫度x2、線材比熱y2,當兩者碰在一起時,除非他們產生化學反應,不然最後的平衡溫度一定是介於兩者之間,而且隨線材的供應速度而異,這時則由電熱絲的pwm加熱來平衡,但為了達到目標溫度,它終究要略高於目標溫度。至於高多少,則視列印速度而異。

李穆
2016-04-19 00:07:42

現在的問題就在於不同流速時,這個冷卻效應的大小影響了噴頭內熱區的穩態溫度的高低,兩者的比熱容與熱傳係數又不成比例,熱平衡的等式應該是個微分方程式,應該要用到熱力學的知識來分析,偏偏小弟不才沒修這門課,現在只好抱各位大神的腿了。

戴士偉
2016-04-19 00:11:37

李穆 可以幫我量量熱敏那邊的溫度是否跟顯示的一樣嗎?
內部溫度高出這麼多, 有點出乎意料之外...
對於內部而言, 理論上會被控制在固定溫度, 因為熱源是PID方式控制的, 因此PLA流量大, 它提供的熱就會變大(只要還沒超出加熱陶瓷的輸出範圍).
但因為 arduino 的效率不是很高, PID的控制頻率不太高, 因此飄動有點大, 而流量也會因為切片軟體及模型的關係而造成忽大忽小, 導致溫度飄動會很大...

Charlie Ting
2016-04-19 00:17:27

李穆 我倒覺得這不會構成問題。因為線材本身的使用溫度就有一定範圍,而且站在微觀的角度看,只要材料融化的狀態呈現連續,就不致於有太大的影響,如強度。

另外,機器本身能容許的加速度也有上限,這表示不可能期待一下子用100的速度,一下子用1的速度。

最後再從切片的角度看,這套理論受限於3d的概念,所以用2d的切片模式去運作,少一個維度。那如果是用4d或5d的理論時,改用3d或4d切片邏輯下,整個運作思維都要改了,當然連供料也會改。

所以,我個人對目前用的技術或作法都保持開放態度,不覺得會有至高無上的真理或堅不可破的理論。唯有進化再進化,才是王道。因此,只要不造成困擾,我就無視它了。XD

李穆
2016-04-19 00:19:26

李穆
2016-04-19 00:19:34

李穆
2016-04-19 00:19:43

戴士偉
2016-04-19 00:21:11

看來 marlin 內的熱敏 table 要再校正過, 不然我經常操作在燒壞鐵氟龍管的溫度範圍 XD

李穆
2016-04-19 00:25:51

Charlie Ting 確實考慮到的外在因素越多,似乎這種量測就顯的沒什麼價值,從實作中用試誤法也能找到適合的平衡參數,不過多方交叉檢核總能讓許多現象的成因更明朗。至少這樣就可以知道噴頭內管的靜態工作溫度其實比螢幕顯示的高不少。
戴士偉 我自從壞第一根PTFE之後就一直覺得實際溫度是偏高的,今天總算證實了,不過冷卻速率跟出料流速也有關係,有沒有辦法能算出一個合適的流速區間呢?

戴士偉
2016-04-19 00:27:01

另外PID對於溫度控制的反應速度不會那麼快速, 要加熱很快, 但一旦溫度超過, 也只能等熱散掉溫度才會掉下來~ 所以對溫度設定200度來說, 也只能說大概是200度+-幾度的範圍內在操作, 應該影響沒那麼大...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 我的200度不一定是別人的200度, 就算我的200度是230度... 影響也還好, 畢竟每種料都有不同操作溫度範圍, 自己下修就好了~

李穆
2016-04-19 00:30:25

偏偏論壇上大家分享的溫度都會變成重要切片參考......

戴士偉
2016-04-19 00:35:17

其實我正在想要用算的比較快, 還是直接設計個測試方法測試比較快 XD
每種料的實際特性都不一樣, 算了一種也不等於另一種,

我之前有嘗試做測試, 之前是採固定溫度下, 找出最大流量, 主要是想知道黏滯係數(流動性), 這樣才知道我可以用多大的流量去列印(可反推層高與速度的搭配)

但測試起來好像有點困擾, 因為測試一次要等到穩定狀態, 就要花費兩三米的料, 而又要測試好多次, 等測完大概半卷料就去了, 除非我固定一種料要用很久, 才會做這樣的測試吧 XD

李穆
2016-04-19 00:37:13

我通常都用手動的最大力量去推料,然後以推完10cm長度料所需的時間去算流速,目前這樣測不太會浪費料,測得的數據也還算有參考價值。

戴士偉
2016-04-19 00:37:35

就算算出理論值, 但實際值又因為量測設備的誤差或控制方法的問題, 要釐清也要花上不少時間, 那時得出結論, 難怪有些大廠要綁料, 因為這樣品質才有辦法控制, 且問題才好抓, 所花費的實驗成本才有效益

戴士偉
2016-04-19 00:41:27

李穆可以嘗試用 E 軸的速度去計算進料的流量, 跑一段G01的Code, 為何會說兩米, 因為一開始只跑10~20cm, 就判定這流量ok, 後來發現同樣的流量, 跑了不到一米時擠出機卻擠不動
此時可知道, 加熱區那邊因為持續進料而導致內部尚未達到平衡狀態, 因此太短是無法判斷的

李穆
2016-04-19 00:48:16

戴士偉 原來我測出來的shifting來自這個,盲點發現! 感謝戴大(抱大腿)

Charlie Ting
2016-04-19 00:49:11

戴士偉 我都是進料後手動推料,感覺壓力和融出狀況,然後判定可用高速列印或者要保守。
溫度我沒有很在意,只要出料順、料夠黏的相對低溫就是理想溫度。至於那值是多少?我沒有很在意,因為料的變化太大了,20~30度的區間內都可印,就不算什麼大問題。
我調溫反而比較多是為了表面和牽絲而改。

戴士偉
2016-04-19 00:51:05

Charlie Ting 沒錯, 我後來才發現做這麼多實驗意義不大, 簡單作法反而比較快, 用經驗跟印個幾次大概就可以抓到特性, 所以我後來也懶得做實驗去抓料的特性了 XD

張不凡
2016-04-19 00:51:44

紅花總需要綠葉來陪襯... 小弟不懂, 路過幫推樓 Orz 下台一鞠躬, 以上為申論題區.

戴士偉
2016-04-19 00:52:12

講那麼多只是想說服 李穆 不要去算理論值了, 因為料的特性影響太多 XDDDD 一切都是菜鳥時期的經驗談

李穆
2016-04-19 00:54:23

不過我剛才第二次測發現一件事,鑽存角溫度與PTFE管熱區溫度差可以達到15度~20度(提高探頭3mm就會發現變化),這或許是牽絲起泡的另一個由來。

Charlie Ting
2016-04-19 00:57:35

李穆 我突然覺得你是不是在開發新一代噴頭?

李穆
2016-04-19 00:58:05

Charlie Ting 神要比薩斜塔歪,比薩斜塔就歪了!

戴士偉
2016-04-19 00:58:11

Charlie Ting 其實 李穆 在測雙噴... (誤)

李穆
2016-04-19 00:59:26

戴士偉 丁大都還沒開始測,哪輪的到我......

Charlie Ting
2016-04-19 01:01:58

李穆 沒消沒息的,只好先開發自己的小工具了

李穆
2016-04-19 01:03:48

Charlie Ting 多色噴頭開發就靠丁神了!

戴士偉
2016-04-19 01:04:53

李穆 突然想到上次 Clarence Lee 他把蓄熱塊拿掉, 這應該是影響穩定時間的一個因素~

如果沒有蓄熱塊, 應該可以更早發現流量過大~

李穆
2016-04-19 01:18:05

戴士偉 我要先去配個螺母固定加熱片,下次來測測看

王俊勝
2016-04-19 03:34:55

露天網站白天就因爲流量過多所以網站累格

王俊勝
2016-04-19 03:36:52

我白天也是輸入好幾次到貨店名才成功買到官方PLA

Jay Chen
2016-04-19 10:57:34

不知..李穆大大你的測量位置在那?? 我測的位子..是..噴嘴出料口旁..結果..溫差很大.@@...

戴士偉
2016-04-19 11:03:36

建議先把風扇給閹了再量測...

Jay Chen
2016-04-19 11:20:27

戴士偉 這是在預熱時測量, 所以兩側風扇還未動作...

戴士偉
2016-04-19 11:35:20

我懷疑後方風扇可能有干擾到量測

李穆
2016-04-19 11:50:11

Jay Chen 你有上散熱膏當熱傳介質嗎?
我是測熱敏電阻下方蓄熱塊表面

Jay Chen
2016-04-19 12:26:06

戴士偉 我有塞陶瓷纖維綿在上下檔板中間..所以後面風扇應無法吹到下方出料口...

Jay Chen
2016-04-19 12:27:44

沒有上散熱膏(導熱膏)...只有..在上下檔板間塞滿陶瓷纖維綿, 防止噴嘴蓄熱塊散熱...

李穆
2016-04-19 12:28:42

那你的探頭應該只有一點接觸表面,這樣測到的值容易不準,通常都會讓探頭沾點導熱膏再測,跟助焊劑的道理一樣

戴士偉
2016-04-19 12:52:08

最怕的是量測不準確, 然後拿不準確的數值去分析問題, 就... XD

話說 李穆 不是有紅外線溫度顯示儀, 噴頭的溫度有準嗎 XD

李穆
2016-04-19 14:29:09

戴士偉 外部的溫度差不多(但是沒有這合金準確的放射率數值也只能當參考),內部的量不到

Charlie Ting
2016-04-19 14:34:44

李穆 合金放射率..........XDDDD 鑽太深了

戴士偉
2016-04-19 14:35:08

需要知道放射率是因為使用紅外線量測, 需要校正的關係嗎?

Jay Chen
2016-04-19 14:49:39

李穆 的確那熱電偶的探頭只有一點的接觸表面, 我這邊沒有導熱膏..所以..也無法測..@@...謝謝你的分析...

Shu Tseng
2016-04-19 18:09:46

如果可以移到其他地方測量而不是在噴頭上動手腳
是不是就不用考慮到那麼多變量,只是水只能測到100度
有能測到200度又方便加溫的介質嗎?
http://diy3dprint.blogspot.tw/2014/04/blog-post_8.html

李穆
2016-04-19 20:34:52

戴士偉 是啊,紅外線測溫的第一課就是放射率要與測量材質匹配

李穆
2016-04-19 20:35:43

Shu Tseng 用油,可以超過350度

Jay Chen
2016-04-19 20:36:56

Shu Tseng 直接用電熱管加熱


原文網址 Ver Worlding Max
2016-04-18 13:23:29

線上問卦....
噴頭塞住清完較正Zoffset後變成這樣@@"
請問該朝那個方向較正

黃俊傑
2016-04-18 13:31:50

校正在放慢點 玻璃的話 薄的那側放鬆一些 厚的緊一點 試試看摟?

廖新弘
2016-04-18 13:34:20

噴頭或者玻璃移動都要重新做Autolevel

Ver Worlding Max
2016-04-18 13:35:15

啊!忘記做autolevel好丟臉喔

Ver Worlding Max
2016-04-18 14:12:31

Autolevel後就ok了謝謝大大提醒


原文網址 黃小潔
2016-04-18 10:08:25

請問各位一下...
最近我的ATOM天天長時間工作,現在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在退料時都退不出來,硬拉也拉不動,都要拆下噴頭的進料管才能拔出來, 噴頭有稍稍賭料但印刷出來的成品都正常,清完後印出來的東西也都正常...這會是甚麼問題呢?

王彥杰
2016-04-18 10:09:09

管子還好嘛

Alison Wu
2016-04-18 10:28:55

噴頭裡的鐵氟龍管壞了吧

彭帟絃
2016-04-18 10:30:53

鐵氟龍有可能

Charlie Ting
2016-04-18 10:50:11

鐵氟龍管變形了

廖新弘
2016-04-18 11:09:12

進料齒輪刷一下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6-04-18 11:12:37

喉管的鐵氟龍襯管換新的吧,應該已經有破洞了。

吳哲霆
2016-04-18 11:21:40

退料時
噴頭有確實到達工作溫度嗎
怕是元件損壞沒有確實加熱

陳為騰
2016-04-18 11:56:08

應該噴嘴管破孔了,該換了


原文網址 劉高華
2016-04-18 02:46:04

[首印較大物件]
初次印超過20公分的物件,以及初次使用Cura切片(之前用KISSlicer),層厚調的稍粗(0.3mm),想請問前輩們偏好KISSlicer或Cura呢?

施百鴻
2016-04-18 03:08:35

cura

Estima Lin
2016-04-18 07:30:05

痘痘不明顯+簡單支撐==>CURA
固定小拉鍊+完整支撐==>Kisslicer
自定支撐==>Simplify3D

Timmy Chen
2016-04-18 07:58:03

KISSlicer+1

黃俊傑
2016-04-18 11:22:33

五套切片比較,不過沒kisslicer 主要是這個很久沒更新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HnbkRm9IGg

陳奕廷
2016-04-18 12:17:45

劉高華 你好 我都用Slic3r 和 Repetier-Host 這兩個 優點是設定介面簡單 缺點是設定參數較kiss少(由其Repetier-Host) 不過我的列印機不是Atom~


 

全不選 主題相關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