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員
統計數據
原文網址 Jambo Leo 2015-11-02 14:22:53
各位版上資深大大請教一下,因為公司想採購3D印表機數台,本來我是跟公司推薦買ATOM2.0,但他們覺的太貴了預算大概一台15000~20000左右,目前是鎖定XYZ的Da van ci 1.0,可是那台我覺得除了便宜之外沒有其他優點(自己也有買一台的感想),各位大大有推薦的低價入門機種嗎
謝尚栢 2015-11-02 14:25:56
大陸的CR8可以考慮
張不凡 2015-11-02 14:28:57
達文西... 嗯...
施又瑋 2015-11-02 14:30:36
推CR8
Danny Kuo 2015-11-02 14:32:35
你就讓公司自己去決定吧!不然黑鍋背不完!
張不凡 2015-11-02 14:33:46
我也這麼覺得... 建議的不會用, 很難用, 都是你的問題 =.=
Jambo Leo 2015-11-02 14:36:35
突然覺得兩位大大說的很有道理,我也是怕怕的
Charlie Ting 2015-11-02 14:38:33
我的 Davinci 1.0 可以賣喔。
Charlie Ting 2015-11-02 14:43:10
其實真的玩過3DP就知道,買一堆爛的,不如買一台好的。 性能差在那裡、用料差異多少,大概就知道價錢是否合理。 這樣選機台會比較準~~
Jumi Chen 2015-11-02 14:47:32
在那邊省東省西的...到時候出問題又要花時間去想辦法解決....何苦呢...
Che Hung Wang 2015-11-02 14:47:40
推CR-8,不用15,000.品質有一定水準.
XianLiang Lin 2015-11-02 15:11:45
可考慮看看mostfun.
HaoYang Cheng 2015-11-02 15:53:46
露天一下有不少這個價位的機台
陳儒台 2015-11-02 23:29:31
買到差的零件受熱都開始變形了,滑軌也不順,零件給的一團亂,修一週了,,,,
原文網址 林雋哲 2015-11-02 08:59:49
請問為神麼我的印表機在點跟點之間移動的時候會發出那麼大的聲音呢 (11秒的時候)
我覺得他似乎在刮下面的列印件
李英任 2015-11-02 09:05:58
如果是kisslicer的話可以調整z-lift讓他在移動時可以稍微提高,可是你是用cura切的我就不知道要怎麼調了
林雋哲 2015-11-02 09:06:38
喔喔 我這是用kisslicer印的
李英任 2015-11-02 09:07:06
哦哦調整z-lift即可
林雋哲 2015-11-02 09:08:34
之前用cura的時候也是會這樣 調整過Z lift 也一樣
林雋哲 2015-11-02 09:10:49
目前 z lift 設0.1
Vincent LM Yeh 2015-11-02 09:11:39
XY accel 數值太高
林雋哲 2015-11-02 09:12:42
那要多少比較適當呢 目前是3000
Vincent LM Yeh 2015-11-02 09:19:58
我都用500
林雋哲 2015-11-02 09:20:38
好 謝拉!我試試
廖新弘 2015-11-02 10:22:03
大面積列印不需旁邊預擠幫助散熱
林雋哲 2015-11-02 10:37:29
喔喔 因為上面很小…
廖新弘 2015-11-02 10:42:49
2.0側吹風扇蠻強的
林雋哲 2015-11-02 11:40:20
哈哈了解 謝拉
李穆 2015-11-02 15:06:35
大面積或是傾斜角度大於45度以上的場合,我常會用0.7左右的Zlift,寧可有些絲也不要發生干涉
原文網址 陳孝麒 2015-11-01 23:27:47
又來跟各位前輩求救了~~ 我的列印機是1.0版本的..剛把喉管中的鐵氟龍管換新的. 還沒列印前就先來測試線材經過喉管時會不會卡住... 測試結果還蠻順暢的就開始來列印!!! 結果一開始列印就又聽到熟悉的推料馬達的喀喀聲!! 又卡住了~~Q.Q 再把噴頭拆開來檢查發現線材在喉管就整個膨脹卡住了!! 推料馬達根本推不動我都要用鉗子用力拔才拔得出來. 請問各位前輩會發生線材在喉管中會膨脹卡住推不動是那出問題了??? 謝謝~~
Odinson Thor 2015-11-01 23:34:15
回抽太長? 噴頭抵住平台無法出料?
陳孝麒 2015-11-01 23:37:23
我把噴頭拆下來看發現線材都卡在喉管中根本就沒有被推到下方的噴頭..
Charlie Ting 2015-11-01 23:43:28
看不太懂。 列印前有測線材,順暢的。但有沒有試著手動進料,從噴頭流出? 一開始列印就聽到卡卡聲,是指raft, brim 還是打底? 拆開後發現線材在喉管中膨脹卡住?所以一開始沒手動進料測試? 我個人建議你先仔細拍一下你的噴頭組裝照片,因為一般來講喉管的溫度是很低的,表示線材根本不該在這裡膨脹,自然不會卡住。而你的狀況很可能是喉管散熱片組裝不當,後吹風扇散熱不良,或者回抽太長造成融化的線料被拉回到喉管區,結果卡住。 結論:結構要再確認,使用習慣要留意,設定的極限值要注意。以免太容易踩到雷區而出狀況~~
廖新弘 2015-11-01 23:43:46
散熱風扇有動作嗎
陳孝麒 2015-11-01 23:58:40
喉管的散熱片位子就在後吹風扇前面. 後吹風扇有動作. 我在把整個噴頭總成裝上機子後...線材放進去都很順暢(還沒開機)可以推到最底部.然後開機後先預熱等到溫度達180度時才開始指定要列印的檔案. 再列印的時候就會直接聽到推料馬達的喀喀聲... 噴頭有流出的料也只是一開始就在噴頭中的料融化流出的.. 我猜想會不會線材在預熱的時候就開始膨脹了.所以正式要開始列印的時候就根本推不動了~
廖新弘 2015-11-02 00:10:42
你的組裝方式為何,噴嘴-加熱陶磁-薄螺帽-熱敏電阻-隔熱綿-螺帽-散熱鰭嗎,如果是的話,檢查一下熱敏電阻是否有壓好,隔熱綿有沒有破損,順便檢查鐡氟龍管裝進喉管時有沒有變型
廖新弘 2015-11-02 00:16:55
如果隔熱綿已經破損不勘了,可以用除錫海綿取代
陳孝麒 2015-11-02 00:17:08
我的組裝方式是參考這篇文章的 http://www.simplyalt.com/atom/viewthread.php?tid=278......
廖新弘 2015-11-02 00:22:47
那麼就是鐡氟管裝回去時有變型了,你可以試試看我剛剛方法,加熱效果會更穩定,確記要重跑M303去重抓PID值
陳孝麒 2015-11-02 00:24:18
Charlie Ting 2015-11-02 00:27:13
我沒玩過1.0,所以可能不太了解那一版的噴頭結構。但從這照片來看,我會建議在喉管螺紋和散熱片中間加入散熱膏,不然那個接觸面實在太小了,散熱效果會很差~~
陳孝麒 2015-11-02 00:27:48
在還沒有把噴頭裝上去前...先用線材試試看鐵氟龍管會不會卡住...線材都很輕鬆可以拉動..只有一放上機子預熱後就會拉不動線材了
陳孝麒 2015-11-02 00:29:20
手邊剛好沒散熱膏...明天去買回來試試看!!感謝教導!
陳孝麒 2015-11-02 00:30:57
重跑M303去重抓PID值!!? 請問有教學可以看嗎?? 謝謝~~
Charlie Ting 2015-11-02 00:31:22
從照片來看,加熱片到散熱片中間這段的喉管可能是高危險區,個人覺得可怕~~~建議盡量把散熱片往前面推,然後加散熱膏,並且確認你的鐵氟龍管是伸到多長的位置,和塞在噴頭的那個位置,這樣就知道問題是否在喉管的熱區位置沒控制好造成的。 感覺這問題是可以有清楚答案的。
陳孝麒 2015-11-02 00:37:12
還可以買到一樣的散熱片嗎?想說再多裝一個散熱片+散熱膏...這樣的散熱效果應該會比較好吧!
陳孝麒 2015-11-02 00:37:37
這樣會不會矯枉過正啊~~
Charlie Ting 2015-11-02 00:44:19
我不知道散熱片買不買得到,也應該不算矯枉過正。 比較覺得噴頭這部份,熱區跟冷區要明確區隔,然後鐵氟龍管應該避免太接近熱區,在這個大方向下的配置都是好的,會穩定很多。
陳明谷 2015-11-02 00:51:48
可以請問你用多少度? 1.0噴頭散熱鰭片位置比較上面 在噴頭熱堆積效應會比2.0明顯
陳孝麒 2015-11-02 00:55:43
預熱溫度是180度...列印時溫度210度
陳明谷 2015-11-02 01:05:23
是使用原廠PLA嗎? 基本上大約180到190就可以溶化了 我是搭配使用ZP板才拉到205度
廖新弘 2015-11-02 06:53:15
http://diy3dprint.blogspot.tw/2013/08/marlin.html
廖新弘 2015-11-02 06:58:09
http://www.simplyalt.com/atom/viewthread.php?tid=1693......
廖新弘 2015-11-02 07:01:59
散熱鰭印象不用鎖那麼高,只要跟螺母有點間距就可以了
James Lin 2015-11-02 08:00:54
線材在還沒加熱前已推到底部,我認為是錯的,應該只推到進料馬達旁就可了⋯⋯ 然後加熱後再進料⋯⋯ SOP~
陳孝麒 2015-11-02 09:25:26
因為之前我用190度時都會出料不順..推料馬達不時會出現喀喀聲...所以我就把溫度提高就不會出現喀喀聲的~
陳孝麒 2015-11-02 09:26:07
感謝提供資料~~學到新知識了!! 感謝~~
陳孝麒 2015-11-02 09:28:44
原來我容易塞住的原因是我一開始就把線材推到底的緣故!!! 感謝教導!! 感恩~~
James Lin 2015-11-02 09:30:17
^__^ ~
陳明谷 2015-11-02 09:39:16
所以200跟205都嘗試失敗!?
Charlie Ting 2015-11-02 13:38:41
我覺得這說法怪怪的,雖然我認同建立SOP。但從實務面上看,多數情況是線料一直在噴頭裡,開機加熱就印了。少數情況是會換料,這時,加熱是第一動作,之後進或退就看個人習慣。 以我來說,進料通常會選擇加熱後手動進料,比較能透過手感去感覺管線中有沒有卡卡的,以及線料進到喉管後的融化感。 總之,了解自己的機器個性,建立SOP,都可以讓自己用得更順手。
James Lin 2015-11-02 13:43:50
我每關機前會退料,但我覺得有一天一定會堵料在裡面,因為退料後,一定會有一點殘渣被拖出在管內,相信多次後會有些變化 ~ (慢性病症)
Charlie Ting 2015-11-02 13:46:04
James Lin 所以除非會有一段時間不印,不然我不會特別退料。想說讓進料系統這邊維持穩定為優先~
原文網址 胡育震 2015-11-01 23:26:35
怎麼調都還是會牽絲,可以請教各位前輩嗎?謝謝
Charlie Ting 2015-11-01 23:35:29
你這種結構先天就很難不牽絲或溢料,你的照片比較算溢料。建議解法: 1. 把選單改成專家模式(Beginner --> Expert) 2. 關閉風扇或只開慢速散熱 3. XY travel 200 左右 4. De-string Wipe = 0 5. De-string speed = 120 6. De-string Trigger = 10 (總之要小於物件的孔跟孔的距離) 7. 開 Prime pillar Good luck~~
Charlie Ting 2015-11-01 23:36:15
建議層厚先設 0.2 試效果,有明顯改善再改薄列印。
廖新弘 2015-11-01 23:44:00
http://atom3dp.squarespace.com/basics-of-kisslicer/
胡育震 2015-11-02 07:42:56
謝謝大家良好的建議
原文網址 James Lin 2015-10-31 10:08:28
[製作時間] 請問一下,KISSLicer,Cura,切完後會有個預估時間, 每次都會提前很多,Ex: 13H預估->9H實際完成, 這會影響精確度還是會有甚麼問題嗎?
Adam Chen 2015-10-31 10:18:39
我也有這樣的疑問
張不凡 2015-10-31 10:20:49
誤差是因為「預估」當然跟你軟體內的機器速度設定有關,所以要接近數據就盡量調整到相近,至於細節就有請三樓大師兄回覆!
戴亙泰 2015-10-31 11:00:53
我猜,他預估時間是看整個模型的最大面積,但是實際上模型中有許多空心的部分,是列印中會跳過的,那些時間扣掉可能才是真正的列印出品時間
Yu-Hsuan Hung 2015-10-31 11:03:51
預估時間是會以實心計算 所以裡面有中空的部分沒有印到就會當然加快結速 另外列印的百分比不是真的還剩下多少時間 而是層高的百分比(印到第幾層)
Clarence Lee 2015-10-31 11:08:39
加速度要設定成跟韌體那邊一樣
James Lin 2015-10-31 11:16:49
但是空心也是切片軟體裡面設定的,我以為每個參數轉換成每個動作它應該有一個確定的時間紀錄
Charlie Ting 2015-10-31 11:25:07
時間是按照每個分段長段,再用加速度去累計的, 所以是以跑的總路徑計算, 而非體積. 但是難免會有一些誤差. 軟體部份應該有放比較寬, 實際列印時反而有一些底累的因素. 不過基本上不會影響品質. 只要加速度跟機台一樣, 或略快些. 就會比較接近.
王榮達 2015-10-31 20:20:17
請問加速度的值,要看韌體的哪部分??具體作法可以說明一下嗎?
Clarence Lee 2015-10-31 20:30:41
開lcd進去找
王榮達 2015-10-31 20:32:38
控制面板的選單嗎?對應韌體哪一段??
原文網址 Adam Chen 2015-10-30 16:53:40
最近遇到的問題 當機器達到預設溫度後開始列印 加熱溫度就會開始下降到180左右 然後我自己終止列印後溫度又會回升到預設溫度
和社團裡的專家請教的結果是說 g-code寫的方法太消耗arduino 的資源 導致機器無法加熱完全 建議可以用python 簡化路徑的程式再列印
但是目前也還沒有時間自己驗證 不曉得社團其他人是否也有遇到這樣的問題。可否分享一下解決經驗
Clarence Lee 2015-10-30 16:57:47
那時候測風扇正在吹嗎?.. 一方面看M303是不是要重測... 還有..噴頭有時後各零件接觸不良..可能會測不準..或是加熱傳導不良...
何英正 2015-10-30 16:58:40
印到高一點,溫度會不會上昇?如果會.應該是風到底板反彈上來,造成泠卻!新手淺見!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5-10-30 17:02:11
我試著把這個gcode檔用clean_code.py處理了一下,結果略有改善、溫度略略穩定一點點,但還是會猛掉。
戴士偉 2015-10-30 17:18:09
從影片看, 感覺不像是計算速度問題, 應該是風扇吹到噴頭了 如果是計算速度問題, 應該會在190 +- 10度, 而不是穩穩的在 180
Adam Chen 2015-10-30 17:19:39
回去調整風扇看看
李穆 2015-10-30 18:36:35
我遇過幾次溫度震盪的大LAG,基本上面板旋鈕已經沒辦法操作,然後溫度更新的速度變慢很多,最大曾經遇過在170~200間震盪的,原因尚未查明,但是已知檔案解析度(面數)很高
Clarence Lee 2015-10-30 19:20:06
一邊吹測風扇一邊M303 S195 C8 重測 M500存起來
廖新弘 2015-10-30 19:46:20
速度多少
Clarence Lee 2015-10-30 19:47:18
看gcode大概快50mm/s
廖新弘 2015-10-30 19:49:58
那樣不會速度太快了,噴頭加熱速度跟不上,所以PID值重測應該有幫助
Charlie Ting 2015-10-30 22:34:46
明天忙完來研究看看
陳明谷 2015-10-31 00:34:09
所以 擋風片有裝好?
Adam Chen 2015-10-31 01:31:42
剛剛測試溫度正常了 發現是很呆的問題 斯乎是如同何英正大大所說的 …… 查看更多
原文網址 徐語辰 2015-10-30 14:10:00
請問一下,Kisslicer的支撐有辦法加raft嗎 不然這樣搖搖欲墜的,好像很容易就被勾斷
陳明谷 2015-10-30 14:26:41
可以把brim開到更大也能解決! 而且會比raft好拆
原文網址 徐語辰 2015-10-29 21:46:49
請問底盤一邊低一邊高 要怎麼解決呢?
我的G29必須要設到+0.7才不會刮底盤,
但是列印出來還是高的那邊堵住出料,低的那邊又黏不住,
有試過重新鎖底盤、autolevel時放慢到10%,調整上蓋跟微動,
但還是沒有用,autolevel似乎根本沒有校正到底盤傾斜的問題。
請問該怎麼辦呢?
徐語辰 2015-10-29 21:50:01
徐語辰 2015-10-29 21:50:06
徐語辰 2015-10-29 21:50:11
徐語辰 2015-10-29 21:50:15
Charlie Ting 2015-10-29 21:51:36
在底部的鋁條上疊紙片修正高度
廖新弘 2015-10-29 22:01:21
結構先檢查一次,確定三角框是不是有間隙,再來檢查上下三角框之間的距離是不是一樣,玻璃固定是否牢固,這些都是可能造成誤差的原因
李穆 2015-10-29 22:04:10
照片來幾張,不然會抓錯藥
MoMo Yang 2015-10-29 22:06:03
底盤傾斜不該用g29來矯正
徐語辰 2015-10-29 22:06:39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5-10-29 22:10:00
順道檢查一下皮帶張力。至少,三條的張力要差不多。不要太緊太鬆。既然你的G29必須要設到+0.7,我建議再張緊些,彈起來至少60Hz。
MoMo Yang 2015-10-29 22:10:54
你現在要釐清的是 1.底盤傾斜 2.上面三角形傾斜 3.都傾斜 能夠重裝是最好的
徐語辰 2015-10-29 22:11:59
有甚麼判斷的方法嗎,因為我看整個結構都沒有縫隙
李穆 2015-10-29 22:13:45
結構接合處,軌道,滑車及噴頭也拍一下
廖新弘 2015-10-29 22:14:23
用燈光去照,見光死
MoMo Yang 2015-10-29 22:16:08
Atom雖然是cnc的鋁件,也還是有公差的,我有一個鋁件公差就很大,所以還是要量一下
Charlie Ting 2015-10-29 22:16:33
建議右側鋁條跟玻璃接觸的地方先墊二張A4紙厚度,鎖緊再印看看。 很多問題可以先從有具體反應的點下手,確定知道問題再那裡再去檢查。不然很可能搞半天也不知道到底怎麼了。
徐語辰 2015-10-29 22:18:38
徐語辰 2015-10-29 22:18:43
徐語辰 2015-10-29 22:18:47
徐語辰 2015-10-29 22:18:51
徐語辰 2015-10-29 22:18:57
徐語辰 2015-10-29 22:19:01
徐語辰 2015-10-29 22:19:05
徐語辰 2015-10-29 22:19:10
徐語辰 2015-10-29 22:19:14
徐語辰 2015-10-29 22:19:16
徐語辰 2015-10-29 22:20:02
底盤有一個鎖件還沒鎖 因為我剛剛在調
徐語辰 2015-10-29 22:21:33
問個笨問題,皮帶要怎麼調整張力,我沒找到可以調整的地方
鄭東昇 2015-10-29 22:30:48
我+0.8.....已經印很久了,尺寸也都非常精準,沒什麼問題
廖新弘 2015-10-29 22:35:40
徐語辰 之前有人建議用調吉他調音APP去測量彈皮帶的聲音
徐語辰 2015-10-29 22:52:58
那如果鬆緊不一 該如何調整呢?
廖新弘 2015-10-29 22:57:16
不是有皮帶調整器嗎,在滑車上面那個固定皮帶的那個
李穆 2015-10-29 23:37:52
倒數第2張照片左上三角與鋁擠接合處有縫隙,看能否再裝密合一點;另外噴頭觸發螺絲的防鬆尼龍螺母可以跟螺絲鎖的再緊密一點,縮短長度同時可以避免鬆動;另外導線管這樣擺有可能會拉扯造成觸發受力不均,建議參考官方的手冊圖來配置;噴頭上蓋鬆緊度拍不出來,不過建議稍微拉鬆一些,以食指輕頂就可以頂起上蓋聽到噴頭微動觸發的聲音為準。然後重新作G29(作的時候速度用旋鈕放慢到50%)應該可以得到比較平均的結果
徐語辰 2015-10-29 23:40:56
李穆 感謝
徐語辰 2015-10-29 23:41:29
我看看 感謝
李穆 2015-10-29 23:47:37
另外頂部的三根M5軸鎖太緊了,鋁件都彎掉了
Kevin Chen 2015-10-30 00:18:57
上蓋微動再調鬆一點,調到輕輕一碰就觸發之後重新auto level,那個微動差一點就差很多
徐語辰 2015-10-30 00:19:43
感謝各位,我用了墊紙法、把皮帶調緊,似乎改善很多,測試中
原文網址 曾荐宏 2015-10-29 19:36:07
想請問大家
小豬上半部分的一條線(好拉 有兩條><)
是因為機器速度太快嗎?
還是有其他原因呢?
Charlie Ting 2015-10-29 19:42:02
如果是一整圈都一樣(沒偏一邊)就是計算上的四捨五入造成的。 如果偏一邊,就是有位移。 你那個層厚看起來很厚~~
曾荐宏 2015-10-29 19:45:59
瞭解了,明天去工作的地方看一下成品><層厚是最厚的0.4,所以如果層厚太厚的話,切片軟體計算後四捨五入就會造成這種現象嗎?了解,又長知識了
Charlie Ting 2015-10-29 19:48:26
你可以拿一些50塊,10塊,5塊,1塊,然後擺在某個型狀的內側,看看邊邊空隙的變化。 印形狀變化大的物件時,這些都要考慮。
曾荐宏 2015-10-30 08:39:10
丁大,今天上班看了一下成品,一整圈中並沒友都一樣的空隙,一圈中只有某部分有那條線,這就代表是位移囉,請問要怎麼調整,是要調整機器皮帶的鬆緊度嗎,調完後要怎麼測試ok了呢?是要在印一隻這麼大隻的成品來檢查嗎?
Charlie Ting 2015-10-30 08:45:05
我覺得很難說是位移,因為這東西看起來不容易撞。 有這種狀況的話,建議是架攝影機或在一旁觀察,才容易捉出來。不然很難檢驗~
曾荐宏 2015-10-30 08:55:36
了解了,我再多印些東西來看看,謝謝丁大。
原文網址 Dice Cheng 2015-10-29 16:24:47
想請教各位,如果想噴一個imac底座,用pla夠力度撐起27吋的imac嗎?官網寫5.68kg
李派克 2015-10-29 16:27:45
PLA很貴的,千萬別作這種事,大賣場有賣類似的...
Chen Guan Ting 2015-10-29 16:41:10
列印方向問題 \_____/ ←這樣強度才夠
Lawrence Lee 2015-10-29 16:41:51
完全ok,裡面留兩個通孔埋光軸
李派克 2015-10-29 16:43:59
真的要作的話,可以做精緻省料一點,比如說四隻角和一塊強化玻璃
辜元志 2015-10-29 16:53:17
應該可以吧?裡面結構長密ㄧ點就好了
Yan Yan 2015-10-29 17:22:01
幾周就會變形
Mad Arthur 2015-10-29 17:24:44
我家iMac的熱氣是向下吹的噢~
Arthur Chang 2015-10-29 18:03:53
買比列印便宜耐用 0.0
Charlie Ting 2015-10-29 19:54:00
不行,會變形,也印不了那麼大。
蕭傑仁 2015-10-29 22:38:41
你中毒太深了 中了一種"什麼都想列印"的毒…
陳為騰 2015-10-30 08:26:49
要做螢幕架我也搞過了,損失快一捲材料!慘
Gao Rui 2015-10-30 11:05:21
请用万能的TAOBAO
陳尚謙 2015-10-30 11:21:20
可以 我司都拿PLA來作中大型雕刻機的開發機鎖附件了 是結構成型角度與力學的問題 請參考火車使用的鋼骨交叉鐵橋架構,外面再鑲板即可
討論主題
全不選 主題相關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