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列印服務
  • #maker+t=market
  • COSPLAY 3D 建模
  • 1
  • 2
  • 3

ATOM 3D Printer Group 造訪社團 » 硬體組裝 保養 調校

原文網址 Moko Jenson Huang
2017-02-27 10:32:33

【MK 3 -0.2 NOZZLE】
機器修好了
流量正常了
印一次就達陣
好感動啊

Tk Leung
2017-02-27 10:34:57

extrude width 用了多少?

Moko Jenson Huang
2017-02-27 10:38:32

參數

Moko Jenson Huang
2017-02-27 10:40:58

參數

Charlie Ting
2017-02-27 10:45:24

出運啊!

Clarence Lee
2017-02-27 12:05:23

裝上去能跑了嗎?

Moko Jenson Huang
2017-02-27 14:36:02

嘿~~我已經不想拆下0.2的噴頭了,0.4的噴頭再拿來組一台好了。

Moko Jenson Huang
2017-02-27 16:18:59

如果有0.1的噴頭,我會繼續敗下去@@


原文網址 黃大丙
2017-02-27 07:39:56

Estima Lin 雙噴版改好了
有改的部份大概就影片裏面那樣
LCD像上次說的那樣兩組噴頭溫度交替顯示
第二噴頭的熱敏和加熱可用了
preset溫度是兩邊共用,可記憶儲存,其它的則可獨立調整,cool down也可正常停掉兩邊
你實機跑跑看吧~

Charlie Ting
2017-02-27 07:56:48

一大早起床就跪地不起了....

李穆
2017-02-27 08:00:31

跪著吃早餐嘍

李穆
2017-02-27 08:02:52

找這個模擬介面找好久了,能否來個關鍵字

Charlie Ting
2017-02-27 08:03:32

Protesu

James Lin
2017-02-27 08:25:01

好快 ~ 記得前天也有 Build環境,Arduino連上看看就關機,
今天你說已經完成 ~ 你好強喔 ^__^"

陳維德
2017-02-27 08:28:33

娘子呀,快出來看上帝!~~

Estima Lin
2017-02-27 08:54:05

一早就被FB的叮咚驚醒....
實在是太厲害了~

陳維德
2017-02-27 09:01:31

看來雙噴第三方套件可以推出了

Marx Wu
2017-02-27 09:59:59

兩位軟硬兼施,實在是太造福社團了!!

Estima Lin
2017-02-27 10:07:26

再等等,因為T0版上蓋純手工打造的...

陳維德
2017-02-27 10:38:17

嗯,我是覺得列印的時間可以不用顯示,熱床移到那位置,第二個噴頭的顯示在熱床原本的位置,或是上面都是顯示噴頭,把z高移到列印時間

黃銘璋
2017-02-27 12:12:55

太棒了!

Pinocchio Faken
2017-02-27 15:34:28

太扯吧...絲八拉稀

陳維德
2017-02-27 15:36:03

目標不遠了~~~~

Estima Lin
2017-02-27 15:47:09

到時候原廠的MK3噴頭會供不應求...

黃大丙
2017-02-27 17:12:35

我原本對Marlin也不熟,只是想說 Estima Lin 雙噴硬體弄的那麼好,才幫忙看一下怎麼弄雙噴韌體
看懂之後才發現其實不難,Marlin原始程式就已經支援到三噴,只是Atom作雙擠出會跟原本架構沖突,得把三噴的東西都拿掉....所以只要拿Kossel版的Marlin來跟Atom的比對就可以找出拿掉的地方
所以這大概只有檔案比對的和讀懂程式比較花時間而已啦,我大部份都是填Kossel的程式進去,真正自己去寫的大概只有二、三個地方而已,所以才這麼快就弄好了

黃大丙
2017-02-27 17:14:07

黃大丙
2017-02-27 17:15:07

如果要簡單的話可以用autodesk線上版的那個123d circuit
https://circuits.io/

Pinocchio Faken
2017-02-27 17:15:28

我自己也用Proteus我覺得扯的地方式你把它塞到Proteus裡面自己拉按鈕去跑...Marlin跑雙噴其實不怎麼驚訝。

黃大丙
2017-02-27 17:15:59

另外還有Virtual breakboard,但我對Proteus比較熟所以就沒再試這個了
http://www.robotshop.com/....../virtual-breadboard......

黃大丙
2017-02-27 17:17:32

我先把該有的東西都弄出來,其它的就看Estima想怎麼弄囉

黃大丙
2017-02-27 17:18:30

哈~真的是改code的時間不多,大部份時間都在搞Proteus讓他能跑。如果用的到proteus檔案的話我可以傳上來。

黃大丙
2017-02-27 17:19:02

這邊果然高手雲集,不管什麼冷門的東西都有人玩,實在是佩服啊~

Pinocchio Faken
2017-02-27 17:20:35

黃大丙 那我就不客氣的伸手了,可要ISIS模擬檔嘛?
我是玩Rostock的,夜路死苦~

黃大丙
2017-02-27 17:21:39

好呀~只是我正趕著要出門,晚點回來我檢查一下檔案沒問題就傳上來~

Pinocchio Faken
2017-02-27 17:22:32

OK,順便加好友。THX

Estima Lin
2017-02-27 20:13:16

我想再問一個問題?
如何在列印時gcode讀到T0時輸出埠為0讀到T1時輸出埠為1(5V or 12V)

李穆
2017-02-27 22:51:14

麻煩我也要一份設定檔,跪謝!也順便好友,謝謝!!

李穆
2017-02-27 22:52:07

直接在韌體T code裡面加函式

Estima Lin
2017-02-27 22:55:03

突然想到用伺服機會比較好用...
比如T0伺服機0度T1伺服機60度
這樣怎麼改?

李穆
2017-02-27 22:59:16

用上面連結的code

黃大丙
2017-02-27 23:02:59

我們機器上的這種伺服機跟遙控車的控制方法一樣嗎?我只有用過遙控車的

黃大丙
2017-02-27 23:03:13

好~馬上來

Estima Lin
2017-02-27 23:03:44

小的有看沒有懂....

李穆
2017-02-27 23:06:01

嗯,要改韌體,要學一點基礎的C語言。
https://www.google.com.tw/webhp...... &*
真的只要很基礎的概念,看得懂範例就可以開始嘗試改了

黃大丙
2017-02-27 23:10:15

Estima Lin Marlin_main.cpp裏面有個
FORCE_INLINE void process_tcode(int value)
那邊是在處理T1 T2的

Moko Jenson Huang
2017-02-27 23:24:26

我喝咖啡就好>_<

Estima Lin
2017-02-28 00:25:12

多謝指點~
但是為什麼伺服器會抖抖抖…

李穆
2017-02-28 00:42:42

Estima Lin 之前遇過是接點接觸不良

Estima Lin
2017-02-28 00:44:11

換了3個SERVO都一樣...

李穆
2017-02-28 00:45:52

Estima Lin 板子的接點檢查看看,因為訊號是特定頻率的方波,抖動可能是混了別的頻率訊號或是電源供應不穩定

黃大丙
2017-02-28 00:53:15

Estima Lin 你也太快就變出來了 @@
這有機會是伺服機裏面的可變電阻不穩
但從影片看起來感覺是輸出訊號的問題耶...如果能用示波器量確認一下波形是最好不過了

Estima Lin
2017-02-28 01:10:36

非本科沒那種設備....
還是抖個不停~

黃大丙
2017-02-28 01:14:23

那就把這幾顆接在其它地方看會不會抖,不會抖的話就是程式問題~再想辦法解決

James Lin
2017-02-28 01:53:47

Servo沒力,會抖又會超載當機

Estima Lin
2017-02-28 01:58:45

所以是不建議用Servo嗎?

James Lin
2017-02-28 02:02:10

500元內的Servo我還沒試過好用的,下一級好像是2000元以上的,不知有此現象嗎?

AX-12 觀察很久好像蠻穩,不知有人有用過嗎?
http://www.trossenrobotics.com/dynamixel-ax-12-robot......

Estima Lin
2017-02-28 02:06:02

我試的Servo都是之前玩直昇機換下來的~
就算是舊品也不應該會抖成這樣才對?

James Lin
2017-02-28 02:10:51

抖有的是接觸的施力造成的,還有角度,另外還有過載的電壓,可以先單測手上Servo上電後初始電壓不會抖的為何值?
Ex:5v ~ 給12v就會狂抖,動作就爆衝

https://youtu.be/T_5PdVuMmew

之前調整的Servo雖沒有明顯抖,但是那個聲音是負載過重產生也會因此抖動

Josh Lin
2017-02-28 02:24:54

Estima Lin SERVO 信號 送完 關掉 不要再繼續送 就不會抖了~~

James Lin
2017-02-28 02:26:50

? :p

Estima Lin
2017-02-28 02:30:30

怎麼關掉?

James Lin
2017-02-28 02:31:10

Josh Lin
2017-02-28 03:03:43

SERVO 信號 送完 不要再繼續 送信號 就不會抖了~~
以前弄 自製 實驗儀器(Arduino Mega 2560) 也為 這個抖 的 問題 弄了一陣子~~

請參考 影片 的 SG90 的動作(34秒、1分12秒、1分54秒)~~

Josh Lin
2017-02-28 13:20:37

James Lin 這 機械臂 是 你設計 做的 嗎?不錯耶~~

James Lin
2017-02-28 16:47:40

我把兩種設計結合,我只有設計中間的連接器,我另外還有增加紅外線偵測自動抓取,但是程式沒搞定,所以沒Release另外一個裝置,那個我覺得滿有意思的

Estima Lin
2017-02-28 17:17:25

用M280 P0 S90指令不會抖!
在韌體加 servos[0].write(90); 抖到不行?

David Mind
2017-02-28 17:38:59

大師 !

林志遠
2017-02-28 19:34:28

查了一下
M280 P0 S90應該也是跑 servos[0].write(90);
Marlin_main.cpp:
line 1915: servos[servo_index].write(servo_position);

停下來可以試試看servo[0].detach(); 只是要再使用的話要再attach回來才能用。

沒實際測試過,僅供參考囉~

Josh Lin
2017-02-28 20:20:14

Estima Lin 特召喚 樓上(上面 影片中 程式 原作者) 答覆您~~

Estima Lin
2017-02-28 20:40:14

哎呀!搞不定就不做升降雙噴頭模組了....

陳維德
2017-02-28 20:48:38

Josh Lin
2017-02-28 20:50:13

還會抖嗎?

Estima Lin
2017-02-28 20:55:36

抖很大!沒辦法程式碼不會改...
暫時先做不能調高度的雙噴頭模組~
(沒意外大概下週就能組裝測試了)

陳維德
2017-02-28 21:02:57

一步一步來,搞不好怪博士可能有方案


原文網址 黃宇軒
2017-02-27 02:14:42

腦洞大開 0.2 雙色摩艾 參上!

這幾天不斷測試後的階段性成果與大家分享
總列印時數 20 小時
每睡著一次摩艾頭上就開一個洞
還好 ATOM 超強傾斜角挺得住
硬是救回印成特式腦洞版 XD

研究後發現
列印會中斷的原因是料的前端因推擠膨大至 2.0~2.2 mm
很容易會卡在內徑約 2.0 mm 的鐵氟龍管內
這個版本嘗試的方法是降低溫度 (184)
搭配較慢的回抽 (40, 試過 60, 80, 120, 160, 200 都失敗)
狀況有大幅改善但仍不穩定
正在測試新辦法中
也請各位前輩指導一下喔!

洗料柱設定為 70 (試過 50, 30)
依舊洗得不夠乾淨
圖中附上比色石給大家參考
除了柱的大小外
容易卡入另一料退料時拉出的細絲是很大的問題
因為細絲涵蓋範圍可能長達 20 mm
得用超大的柱才能洗除
實在不符合經濟效益

印完這尊噴頭又堵了
經過連日來的拆裝噴頭訓練
發現直接更換噴頭其實也蠻快的嘛 XDD
目前是將熱敏與加熱片的兩組線拉出於蛇管外
拆時先把兩組接頭分離
接著移除彈簧及擋風片
把側風扇稍微撥開一點點
噴頭就能拿下來了!
大約 3 分鐘內可搞定

本次列印的速度是 20 mm/s (切片 10 但以 200% 速度列印)
白摩艾是 20 mm/s
黑魔艾是 30 mm/s
之前印的女體也是使用 30 mm/s
看來 0.2 噴頭單料列印時使用 30 mm/s 的速度是OK的

黃宇軒
2017-02-27 02:26:16

20小時中共發生三次阻塞

黃宇軒
2017-02-27 02:27:13

模型大小為 70%

黃宇軒
2017-02-27 02:27:33

參數設定

黃宇軒
2017-02-27 02:27:57

參數設定2

邢鳳言
2017-02-27 06:55:09

分色和解析度很讚

Kwok Tony
2017-02-27 12:39:49

我用100也洗不乾淨,下次試150

黃宇軒
2017-02-27 13:00:01

最新的設定測試中,畫面上是 50 的換料柱,目視推測有機會再下修到 30~40 間,如果成功了再跟大家分享(很擔心再次開腦洞)


原文網址 黃銘璋
2017-02-26 11:10:14

請問3D印表機保養用鐵氟龍油要塗在哪邊?還有一般多久保養一次?(除碳纖桿兩端頭外,皮帶上下輪需要嗎?送線的馬達滾線處需要嗎?風扇需要嗎?)

林文和
2017-02-26 11:56:30

所有有移動摩擦的元件上,線性滑軌,連桿...

黃銘璋
2017-02-26 11:56:51

好,感謝

林文和
2017-02-26 11:58:14

線性滑軌印象有兩個小洞,其中一個是注油的,那一個我也不知如何說明,手邊沒機器

Josh Lin
2017-02-26 15:47:44

建議 把 鐵氟龍油 留給 碳纖維管 和 球頭 潤滑 專用!
因 碳纖維管 兩頭 是 塑膠製品~

我 鐵氟龍油 還未開來用,因我手邊有 較高 濃稠度 的 矽油 可用來 潤滑 碳纖維管 頭 和 球頭~

滑軌 建議 使用 二硫化鉬鋰基 潤滑油 (黑色)~

送料馬達上 的 擠料輪 千萬 別加任何 潤滑油!這送料 會打滑,以致 送/抽 料 會失準!

皮帶 別沾到 油!

皮帶輪 也不需要 加油潤滑!
因 皮帶 下 同步輪 是 鎖在 步進馬達上,馬達 內有 滾珠軸承 不用 加油!
上 同步輪 內 也有 滾珠軸承 同樣 也不須 加油!
滾珠軸承 加油 容易 沾黏 灰塵/沙粒,反而 容易 磨損!
充其量 將 滾珠軸承 拆下來 清洗 上一層 薄薄的 鐵氟龍油~

黃銘璋
2017-02-26 15:52:33

感謝


原文網址 蘇子中
2017-02-26 06:28:08

請問有人知道怎麼拆新的MK3噴頭嗎?陶瓷加熱片壞了要換新的,可是怎麼就是轉不開

黃俊傑
2017-02-26 06:52:01

熱敏先拆掉 拿最小的六腳板手 穿過去熱敏的洞固定!

邢鳳言
2017-02-26 08:33:45

我常拆,陶瓷片上面那片金屬要先用扳手固定住然後上面用另一支用力扳開

Ver Worlding Max
2017-02-26 13:04:13

拆的時候小心不要壓到黑色散熱片就好一壓就會歪掉(自己壓歪過


原文網址 陳柏郡
2017-02-25 23:53:19

請問有人把熱床訂正線路那張紙留著嗎?升級雙噴裝完去官網才發現沒有網路說明書

林君遠
2017-02-26 01:10:49

應該是這張


原文網址 馮致榮
2017-02-25 22:54:17

最近印東西很容易翹曲,越大件翹的更嚴重,這當然更天氣有關。
我想問的是東西印好後是在熱床還有餘溫的時後拿起來比較好,還是放到熱床變冷時才拿?因為嚴重翹曲的東西都是睡前印早上在拿起來,是不是因為溫差大所以收縮不均導致翹曲?
睡之前我都會觀察底是不是有平整印好,這次印的四個角都有翹但其中一個非常嚴重,但是最外那一圈卻附著的很好

Alison Wu
2017-02-25 22:59:17

我的經驗是印越慢越不會翹曲

馮致榮
2017-02-25 23:02:11

感覺是印完之後才翹的.上面印的都還不錯

Charlie Ting
2017-02-25 23:03:39

沒捉牢。
以熱床方式列印其實會更難克服翹曲的問題,因為熱床的溫度會使底部持續處於容易變形的狀態,就算有捉牢也是一樣的。
所以像這種東西,寧可用常溫印,先以慢速列印,把底部打底打好之後,再恢復正常速度,這樣底部的結構硬了就不會翹了。

馮致榮
2017-02-25 23:06:14

就算搞了熱場也沒救?除非印好之後讓熱場繼續保持加熱?

Charlie Ting
2017-02-25 23:09:54

如果是熱場可能會有用,但不一定比上述的作法有用。
因為當你的內部結構或支撐太多太密,造成過大的內縮力時,外圈就會被內拉而變形。
或許你可以試一種玩法,就是二三圈才印一次支撐,然後讓支撐在相對慢的速度,以全速散熱的方式印,減少內縮力對外圈的影響。

張譯丰
2017-02-25 23:12:12

可以試試 60度熱床 + 薄薄一層口紅膠

或不加熱直接改用藍色膠帶

馮致榮
2017-02-25 23:13:36

這方法可能超出我能力範圍.對設定還不夠熟

馮致榮
2017-02-25 23:14:33

來試試不用熱床的方式印

Eric Chen
2017-02-25 23:32:30

平台沒調平

馮致榮
2017-02-25 23:42:16

有做過平台校正

戴士偉
2017-02-26 00:10:57

一直有個想法, 不知可不可行, 想法是一整條的收縮力強, 但分段印呢? 想法來自於鐵軌的熱脹冷縮縫~
除了最外圍的連續一整條的印, 但內部全部分段印.
不過這個要切片軟體下手才比較有機會, 後處理有點累 XD

Charlie Ting
2017-02-26 00:20:04

戴士偉 good idea. 要看有沒有人對切片後處理比較熟可以寫的,那比較不是我感興趣的地方。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7-02-26 00:22:56

若強度不是很需要的話,殼厚0.8mm、填充10~15%、層厚 0.15mm 應該會有幫助。照片看起來,開 Brim 10~20圈也會有幫助。

黃育哲
2017-02-26 00:29:23

我提供一個經驗
但這只適用於微彎曲變形
並不適用於樓主這種大變形翹曲

溫度太低的話,要不然就試試看提高熱床溫度吧,我最近都開到88度的熱床溫度

然後印完之後
讓物件躺回去熱床上面
同時拿重物壓著盡可能讓他平坦
等到看到物件被壓平了
再過一段時間又會反翹起來

之後就是放冷讓物件收縮
控制得好,搭配當初熱脹的情形
收縮時就會剛好是平坦的

反覆回火幾次
就能慢慢讓物件內部應力釋放
之後就會往調整的方向穩定

黃啟維
2017-02-26 00:32:45

平台沒校正好,第三張圖顯示中間太高,沒黏到,成碗型失真

馮致榮
2017-02-26 02:28:32

這種翹都是早上起床才發現已經來不及了.我來試試列印完熱床不關讓他保持溫度

馮致榮
2017-02-26 02:29:18

我有機器自動校正過.是還有其他方法嗎?

馮致榮
2017-02-26 02:31:26

越講越高深.我....能力不足

邢鳳言
2017-02-26 05:57:49

這一篇對FDM曲翹分析得很詳細: http://lunglungdesign.blogspot.tw/2013/03/abspla.html?m=1

柯紀維
2017-02-26 09:14:00

這麼說起來…熱床到底是為何而裝?

Charlie Ting
2017-02-26 09:22:32

柯紀維 主要是為了ABS或PC這類材料吧?我記得好像是這個,而不是PLA。

張譯丰
2017-02-26 10:00:53

多謝分享!

Charlie Ting
2017-02-26 10:09:17

這篇也不可盡信,裡面有說法是錯的。

邢鳳言
2017-02-26 10:15:34

Charlie Ting 研究態度很認真。。。不過我也覺得熱床的用處被他低估了

Charlie Ting
2017-02-26 10:19:19

我是比較覺得他對變形應力的產生原因假設錯誤,造成他的理解方向偏差,然後從一些說法來看,他的列印經驗可能有限,所以說法跟實務有出入。

Rainbow Mug
2017-02-26 10:31:09

PLA不會 ,ABS沒熱床穩死 ,尤其打底層時最重要 。

黃智昱
2017-02-26 12:52:27

這是翹起後繼續印的
平台跟噴頭位置可能還需要在調整一下

黃智昱
2017-02-26 12:54:40

平台沒調平+1
平台調平不是自動校正

Eric Chen
2017-02-26 14:01:41

第一層噴頭跟平台要有點擠壓式的塗抹黏性才行,自動調平後在噴第一層時觀察塗佈的狀況,再調整平台螺絲,勿讓第一層的邊緣翹起,或看起來擠出的料整條好好的,要有下壓的狀況會比較好
那樣就不會翹了

Tako Sun
2017-02-26 14:05:56

ABS還是PLA?

馮致榮
2017-02-26 18:00:25

PLA

馮致榮
2017-02-26 18:05:29

平台螺絲是那幾個?固定熱床的還是夾玻璃的

黃俊傑
2017-02-26 18:17:32

開brim 睡前點個快乾.... XD

馮致榮
2017-02-26 18:21:38

快乾?不會拔不起來吧

李穆
2017-02-26 21:31:52

眼睛會張不開而已

黃俊傑
2017-02-26 21:36:47

同樓上 眼睛感覺快黏住...

馮致榮
2017-02-26 22:24:32

原來有這招

黃大丙
2017-02-26 22:37:26

限位螺絲調準一點,確認沒有干涉,把基本的先弄好...平台不好後面問題就多

Ya Hsuan Wu
2017-02-27 02:21:48

記得開窗xD

李穆
2017-02-27 07:51:42

開個brim 10mm簡單搞定

Tako Sun
2017-02-27 16:22:53

先去試聽說 ATOM 適用的紫色口紅膠,不行,我再來說我的方式
還有更大的,只是沒拍到照,我印東西一定都要倒底角,不然實在太難拆了。


原文網址 Josh Lin
2017-02-25 21:47:00

你用什麼方法 來清 噴頭內 的 積料?

大家 都是從 進料口 用 掏的?挖的?燒烤的?那個 清的乾淨 呢?

我來 分享 一個 不一樣 的 清除 噴頭積料 的 方法:

因 我 繼 上篇 Y型 導流器 鬆脫 致 鐵氟龍 喉管 被推出 0.7mm,造成 積料,雖 這星期 在 研究 噴頭 溫控 PID 校正 時,反覆加溫 已 流出 2大坨 積料,但 鐵氟龍 喉管 還無法 推回原位!料道 也不通!

故 靈機一動 試了 這個 不用 拆 鐵氟龍 喉管,直接 從 噴頭出口 吸出 積料 並 使 鐵氟龍 喉管 推回 復位 的 方法~~

PS:我當初 組裝時 有記錄過 鐵氟龍 喉管 低於 連接環 的尺寸,故知道 鐵氟龍 喉管 被推出 0.7mm!

工具:

1. 抽氣幫浦 Vac. Pump:
我手上有 大大小小各式 的 Vac. Pump,我挑一個 12V 流量 12 L/min 的 小抽氣幫浦 來用
2. 6 x 4 軟管,一頭 接 抽氣幫浦,另一頭 接 一小截 4 x 2 鐵氟龍管
3. 一小截 4 x 2 鐵氟龍管,插入 6 x 4 軟管 一頭
4. 一支 3.5mm~4.0mm 的 鑽頭,我用一支 4mm 中心沖 加 攻牙用把手

方法:

1. 先拆下 Y型 導流器
2. 噴頭 先預熱 到 200度C,先讓它充份 熱個 5~10分鐘
3. 用 一支 3.5mm~4.0mm 的 鑽頭 從 連接環口 輕壓 鐵氟龍 喉管 上端
4. 打開 抽氣幫浦,4 x 2 鐵氟龍管 頂住 噴頭 出口 抽氣,將 積料 抽出來
5. 邊抽出 積料,邊壓 鐵氟龍 喉管,幾次 來回 就 輕鬆 清出 積料 並使 鐵氟龍 喉管 推回 復位了~~

我們來 看影片 和 圖片(內有文字 說明) 吧~~

Josh Lin
2017-02-25 21:51:45

奇怪 影片無法同時 上傳~~
就只好 放在 這裡~~

Ver Worlding Max
2017-02-25 21:57:07

突然想到感冒去診所吸鼻涕抽痰了....

陳順得
2017-02-25 21:59:27

我是用舊的電線扭成麻花當牙線,然後通過去之後把出料口當牙縫,刷一刷,最後從「進料孔」慢慢把髒東西釣出來

Josh Lin
2017-02-25 21:59:49

哈哈~~是這個概念~~無誤~~呵呵~~

黃育哲
2017-02-25 22:10:03

有點想拿烙鐵電動吸錫器把料吸出來

蕭閔吉
2017-02-25 22:12:28

真的燒焦堵塞時,有什麼方法清潔呢?

Josh Lin
2017-02-25 22:17:04

可以試試~~
不過 恐怕 吸鍚器 彈出時 會 震歪 噴頭 結構!
且吸力 也不連續............
請慎重 考慮 考慮~~

Josh Lin
2017-02-25 22:22:02

只要加熱 可熔成液態 都可吸出來~~
但 燒焦 變硬 的料,應該吸不出來,除非攪成 粉狀~~
恐怕 要把 喉管 拆出來 吧~~
我這方法 很適合 日常保養!隨時 清積料~~

黃育哲
2017-02-25 22:22:33

我個人是買電動的,非手動的壓彈簧的

Josh Lin
2017-02-25 22:24:29

黃育哲 那真可一試~~吸力 應該夠~~試過 記得 回饋 效果~~

黃育哲
2017-02-25 22:41:06

也感謝大大提供這個想法<你不說我還真的沒想過

James Lin
2017-02-25 23:14:52

幫浦感覺是不錯的方式,這哪一款哪裡買?
沒事就來一下 ~
:p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7-02-25 23:34:59

我拿0.35mm針炙的針來通,很理想。

Josh Lin
2017-02-25 23:39:21

James Lin 我覺得 可以 用 12v 的 小幫浦 裝在 ATOM 鋁擠 柱上,直接吃 ATOM 的 12V 電源,再弄個 開關,每次 印完 或 換料 就抽一下 隨時保養~~

我 照片 這個 幫浦 是 12V 抽氣量 每分鐘12公升/min 的流量,在沒屋頂 買的 已沒貨了~~但 淘寶 有同式樣,我沒買~~因我另外 找到 我要的規格~~

前年我幫 唸研究所的 小朋友 用 Arduino Mega 2560 設計 一台 實驗儀器 在淘寶 我 買過 另 2種 一種 較大顆 抽氣量 24公升/min,另一種 較小顆 有 6V 也有 12V 抽氣量 3公升/min~~

我想小顆 12V 抽氣量 3公升/min 應就可以用了,上班時 我再拿 這 小顆 12V 抽氣量 3公升/min 來試試,如可用 再向 大家 報告 分享~~

Josh Lin
2017-02-25 23:43:34

抽完 我用 0.37mm 的 針炙針 從上 穿到 噴口 毫無阻力~~

James Lin
2017-02-25 23:46:30

換料很吸引人~ 但吸到的廢料,要往哪邊排應該又是另外一個專業了

Josh Lin
2017-02-25 23:52:54

抽出來的 廢料 就馬上 變硬 會卡在 那一截 鐵氟龍 的 管口 附近,把 這一截 鐵氟龍管 從 6 x 4 軟管 抽出來 用 1.75mm 料 一推 廢料 輕輕 就推出來了~~

邢鳳言
2017-02-26 03:25:35

問神:我的情形應該是積碳在噴嘴裏了,不知這方法適不適用?還是有其他方法?以前噴嘴一顆不用100元,都直接換掉,這支如果只能換整支要2500,就得想辦法清理了,這樣的價格不合適當耗材。

陳順得
2017-02-26 03:26:45

換內管就好,那個要算時間更換的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7-02-26 03:35:05

焦糖累積的可能性比較高,黑黑黏黏的、用PLA去洗也洗不掉,只能加熱慢慢挖、或者用燒的。

邢鳳言
2017-02-26 03:43:10

內管賣多少錢?

陳順得
2017-02-26 03:57:56

一公尺沒多少

邢鳳言
2017-02-26 05:55:16

所以我常常把影片丟youtube只po連結,這樣就可以留下照片了

James Lin
2017-02-26 07:14:58

大約 10cm/13元

邢鳳言
2017-02-26 08:05:36

兩位誤會了,我是想問噴嘴。。。

李穆
2017-02-26 09:10:45

噴嘴除非摔扁否則不用換吧

邢鳳言
2017-02-26 09:13:08

李穆 裏面不知什麼狀況,雙色列印會殘料染色

李穆
2017-02-26 09:15:04

用THF溶劑泡一個晚上看看,注意有毒性要在通風的上風處操作,蓋上蓋子就可拿回室內

Josh Lin
2017-02-26 13:25:24

OK~照辦~

邢鳳言
2017-03-01 17:58:13

請問這一顆馬達可以買來實施神技嗎?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404299121050

Josh Lin
2017-03-01 19:11:54

這是 抽水馬達,有的 抽水馬達 能抽水 但不一定能 抽氣,可能 氣密度 不同~~

Josh Lin
2017-03-01 19:24:38

請 用 關鍵字 "微型 真空" 搜尋 沒屋頂
有 6V 和 12V 找 可達 較低真空度的

沒屋頂 價格 Range 很大~~
我之前 在淘寶 買 小的 (2.5 L/min) 約 RMB 25
大的 (24.0 L/min) 約 RMB 55

Josh Lin
2017-03-01 19:35:00

以這個 的規格(最大真空 <-350 mmHg) 為 參考 基準 找你 合適的~~隨便找到的!無意 替他廣告~~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630202125712

邢鳳言
2017-03-03 06:09:57

Josh Lin 收到!

Rickey Yang
2017-03-06 23:07:02

這顆是膜片式水泵 抽空氣是可以

Dennis Chen
2017-03-07 15:01:27

如果把它加上伺服馬達做成自動的,換色時就可以拿來清噴頭了

Josh Lin
2017-03-07 15:34:47

所見略同!大家都 不約而同地 往這方向 發想了~~

但 可能得 先把 噴嘴內 和 連接環 的 尺寸結構 作調整!

因 我在 顯微鏡底下 觀察 與 簡單 量測,發現 噴嘴內 有 死角空間 會 藏 積料,如 沒改善 恐怕 清也 清不乾淨,目前 大家的 努力 也僅是 清的較乾淨 與否的 差別 而已~~

而 連接環 的 尺寸結構 也有改善 空間~~

James Lin
2017-03-07 16:58:17

吸出來的料冷卻後其實有很高的機會卡在吸嘴,收集與排廢料也需要考慮

Josh Lin
2017-03-07 19:15:40

所以 需有 掃料機構~~


原文網址 Josh Lin
2017-02-25 18:01:15

F 單元 - F03 進料系統組裝 (三)
噴頭Y型導流器 組裝 改良方案

延伸閱讀:2017.03.03 新增 自行 3D 列印 圖案 連結,如下 貼文 說明: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tom3dp/permalink/1844219605816326/

相關分享:你用什麼方法 來清 噴頭內 的 積料?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tom3dp/permalink/1841580002746953/

動機:

1. 由於 Y型導流器 於 2條半邊 鐵氟龍管 裝入後 不可鎖緊到底,這會把 鐵氟龍管 壓扁,導致 線材 有阻力 或 無法通過,即便 可事先 用線材 檢查 通道 阻力,來 調整 4顆 M2 螺絲 的 深度,以控制 夾緊 鐵氟龍管 的 力道,但 前 / 後 2片導流器 間的 間隙 也不容易 調整到一致!

2. 即使 這 間隙 調到 完美一致,但如圖 1 所示:會有 翹翹板 現象!
當 鎖緊 2顆 M3 6mm 螺絲後,2片導流器 下方 將 向外 被撐開,上方 向內 被壓緊,這 間隙 是 懸空的,是僅靠 鐵氟龍管 撐著!

但 鐵氟龍管 是可塑的,因 翹翹板 現象,久了 鎖在連接環的 2顆 M3 6mm 螺絲 就鬆了,上方 的 鐵氟龍 被壓的 更扁,更因 回抽 的 力道,將使 導流器 鬆脫 與 連接環 產生 空隙!進而 使 噴頭內 的 鐵氟龍 喉管 被推出來,在 噴頭內 形成了 積料,使出料不準 或 雙噴混料 清不乾淨...等間題!

註:我就是 這樣的案例,雖 還能 印,但 Y型導流器 和 35.5 mm 鐵氟龍 喉管 已被推出 0.7 mm!

3. 如能 閉著眼睛 隨便 鎖 4顆 M2 8mm 螺絲 就能把 2條半邊 鐵氟龍管 夾緊,鎖緊 2顆 M3 6mm 的 螺絲 也不會 干涉到 鐵氟龍管 的緊度,一旦鎖緊就不會鬆脫,是很重要的!尤其 要 更換 0.2 / 0.4 噴頭 或 要清理 噴頭 時,就不必 再 費時 調整 這 Y型 導流器了!

改良方案:

談到這裡,其實 解決方法 就出來了!
沒錯 就是 在 2片 導流器 之間 加個 墊片 啦!

但要 加多厚 的 墊片 呢?

我手邊有 多種 FR4 電路板 邊料,厚度 有 0.2mm ~ 1.6mm,我抓了一下尺寸,找了 3種尺寸 1.0mm、1.2mm 和 1.6mm 的 FR4 電路板 邊料 來測試:

1.6mm 實際厚度 1.57mm,太鬆 夾不住
1.2mm 實際厚度 1.28mm,可以 夾住
1.0mm 實際厚度 1.05mm,可以 夾緊 <= 經試驗 料道 暢通無阻

最後 就 選用 1.05mm FR4 電路板 邊料 來製作 Y型 導流器 的 墊片!

從此 拆裝 Y型 導流器 就可 隨便鎖 隨時好~~輕鬆愉快~~

讓 我們來 看 圖(圖多) 和 影片(1)(內有 文字說明) 說故事~~

黃俊傑
2017-02-25 18:16:02

娘子快出來看上帝! 覺得可以團購惹...

Josh Lin
2017-02-25 18:32:39

不知 為什麼 加了 視訊,所有圖片 就全不見了~~只好加在 留言 裡~~
影片 因 沒有 第 3支手 可握 Y型導流器 晃來晃去 的 有點 傷眼!請多包涵~~

送料 暢通無阻~~

李大淳
2017-02-25 18:45:18

在想有沒有人試過複合材料列印的,就是一個是一般PLA,另一個是彈性料,我的想法是做一些穿戴裝置。

陳維德
2017-02-25 19:25:38

嗯有那檔片會很好固定,手邊有東西可以用真好

Josh Lin
2017-02-25 19:28:32

不用找 上帝 團購吧~~^.^
Y型導流器 的 溫度 應不高,或 可用 PLA 列印 這墊片~~
還可 變換 各種 顏色 來搭配 黑色 Y型導流器~~^_^

徐凡
2017-02-25 20:20:41

印一個出來也行

James Lin
2017-02-25 20:42:21

OK ,就照這個做法量一個適合自己機器的厚度來印 ~
^__^ Thanks
我的也是鎖完 M2X4 還有兩顆M3就上下歪了 ~

Josh Lin
2017-02-25 20:51:36

嗯~~我上班 再 畫個 導流器 墊片 3D圖 供大家列印~~

前天 我用 卡尺 直接在 FR4 電路板上 畫線、鑽孔,故沒留下尺寸圖,我上班 再拆下來 量尺寸,等不及的朋友 如有 卡尺 的 可以自己抓尺寸,只要 不干涉 到 鐵氟龍管 和 螺絲孔 就OK了~~

邢鳳言
2017-03-02 12:55:02

請問大大會出圖嗎?這好文差點讓它沈掉了...

Josh Lin
2017-03-02 13:28:07

會!
昨天 已拆了 Y型導流器 抓好尺寸了~~正在 復原 ATOM 中....

畫好 3D 圖 試印 沒問題 再拆 Y型導流器 試裝 OK 後 就上傳~~

邢鳳言
2017-03-02 13:56:59

Efun Lai
2017-03-02 15:15:36

樓主好人,一生平安

Josh Lin
2017-03-03 17:05:53

3D 圖檔 已上傳!詳請見 下面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tom3dp/permalink/1844219605816326/

邢鳳言
2017-03-03 17:58:01

收到!

Kwok Tony
2017-03-03 19:54:54

林似諭
2017-03-05 23:40:50

我後來有用剪下來的束線(魷魚絲),厚度也大概在1mm左右,還不錯用!

Josh Lin
2017-03-20 01:00:45

陳維德 (Weite Chen) 大大 的建議,新增 1.4 mm 和 1.5 mm 厚度 的 STL 檔~~

新的 鐵氟龍管 建議 由 1.5 mm 或 1.4 mm 厚度 先試,
舊的 鐵氟龍管 建議 由 1.3 mm 厚度 先試,如能 抓緊 2條 半邊 鐵氟龍管 就可以了,不行 再降 0.1 mm 至 1.2 mm 或至 1.0 mm!


原文網址 YunTing Lim
2017-02-25 16:37:57

狀況說明:
前幾天列印狀況都良好,隔天開機突然噴頭無法加熱。經回原廠測試過後,工程師說是加熱片的電線斷在裡面,修好帶回。
昨天裝機完發現噴頭溫度會在設定溫度+-10度裡面來回震盪。for example, 設定180度,噴頭會加熱到192度附近之後降溫到170度又升溫到190度就這樣一直來來回回。

請問這樣是要調整PID嗎?

感謝大家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7-02-25 16:56:25

1. 校正PID沒錯
2. Accu 建議設定 1000~1500,不要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