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公車站
vs
#
智慧路燈
公車站牌主要的功能是讓人有個介面與公車交互,而在等公車這不長不短的時間內就有廣告效益產生。
但有兩個隱憂,一是等公車大家還是習慣看著自己的手機,是要關注大屏幕廣告本身的效益還是把重點放在與小屏幕的精準廣告互動?
再來就是與智慧路燈(商業區應用)的展出感覺同質性蠻高的,攝影機與影像分析應用/大屏幕/各類感測裝置都具備/供電/寬頻與窄頻傳輸,似乎從不同角度出發的硬體因為衍伸出來的應用而成為競爭對手。
目前地方政府在發展智慧城市時,多半以提供案場為主,初期的系統與開發成本多由業者承擔,而業者除了要滿足政府智慧城市開出的基本需求之外,系統先進入卡位需要大量投資,還需在日後靠著加值服務與大數據變現來攤提TCO,這個商業模式是否能長久經營下去?蠻值得繼續觀察。
---
www.smarthomehub.tw
智慧家庭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