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憑什麼有這麼高的估值
?
簡單來說,小米在IPO前大動作的宣告硬體只賺5%的原因,就是在鋪陳其IoT平台的服務將會是其收入的重心,這叫做破釜沈舟。
而小米與其他IoT平台為什麼更讓人有想像空間的原因是,其在"實質上"的解決了物聯網的第一大痛點,就是互聯互通。
或許有人質疑,現在不是有很多平台都強調可互聯互通幾百幾千樣產品嗎?問題是,
#
實質上的互聯互通
代表的涵意更深,包括了更深入的場景應用、用戶體驗中的互操作性、簡單再簡單的UIUX設計。
小米的物聯網閉環相當完整,從裝置的智慧手機、智慧音箱與小米生態鏈廠商,一路到線上與快速發展的線下的小米之家實體店,從使用者介面(手機/音箱)、使用場景深度整合與後續擴充性(生態鏈)、銷售(現場展示),藉著整個從頭到尾的User Journey用戶體驗的一慣性,解決了用戶在購買物聯網產品的不安全感。
試問大家在買台灣任何公司的智慧家庭或智慧家電產品時,腦子裡難免會飛出「這服務會不會停啊?這新創會不會倒啊?以後要買別的產品有支援嗎?現在買會不會太早啊?」,無法答題的永遠跨不進主流市場前的那道鴻溝。
小米除了產品的高性價比吸引入門用戶之外,也回答了以上的幾個問題。
---
Ray Wu
2018-05-07 17:44:31
商業模式如何套利才是投資人應該關心,人多是不是等同有賺頭,有很大討論空間,更何況小米的TA相對含金量,或者說這群顧客更執著於價格,要在這群人身上挖礦不容易啊。
Jack Kung
2018-05-08 14:14:13
其實他的生態係體驗不是很好,他的優勢只有便宜與選擇多,是沒有其他選擇才用的,我倒期待Amazon的Alexa平臺
林祐祺
2018-05-08 14:22:21
谷歌/亞馬遜/蘋果這三家目前的中文化進度似乎都還沒公佈,需要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