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員
統計數據
原文網址 許智偉 2017-03-25 12:06:43
太奇怪了! 我用Cura2.4來切片 加溫完畢,噴嘴頭下降準備列印時,它竟然先退料.....然後開始列印 結果就印不出來了!
請問有人知道為什麼嗎?
Jacky Lee 2017-03-25 12:09:08
我都遇到相同情況,關機再開又可正常打印,好奇怪!!
チェン 幸せな 2017-03-25 12:31:54
昨天我遇到明明就單色列印,結果疼兄竟然給我跑E1擠料機,試兩次都相同,結果關電重開,用相同檔案印又變正常.....
Yves Hsu 2017-03-25 12:39:02
我把 start code 換回舊版的就不會了
彭帟絃 2017-03-25 12:40:31
End code 沒做G90嗎?
許智偉 2017-03-25 12:41:59
可以提供舊的 start code 嗎?
黃大丙 2017-03-25 12:47:33
我猜是start gcode要加M82
許智偉 2017-03-25 12:52:22
Cura 2.4 的 [start gocode] 是
許智偉 2017-03-25 12:52:23
G21 ;metric values G90 ;absolute positioning M82 ;set extruder to absolute mode M107 ;start with the fan off G28 ;move XYZ to min endstops G1 Z15.0 F9000 ;move the platform down 15mm G1 F9000 ;Put printing message on LCD screen M117 Printing...
許智偉 2017-03-25 12:52:42
[end gocode] M104 S0 ;extruder heater off M140 S0 ;heated bed heater off (if you have it) G91 ;relative positioning G1 E-1 F300 ;retract the filament a bit before lifting the nozzle, to release some of the pressure G1 Z+0.5 E-5 X-20 Y-20 F9000 ;move Z up a bit and retract filament even more G28 X0 Y0 ;move X/Y to min endstops, so the head is out of the way M84 ;steppers off G90 ;absolute positioning
李大淳 2017-03-30 11:44:35
我也是遇到,如果不關機再開,就連續印的話,第二個就會出現溫度到達要準備列印時退料,然後出現列印無料的狀況
Ally Yao 2017-04-15 04:59:13
哈哈哈...我也是直接copy舊版的過去
Ally Yao 2017-04-15 05:00:37
舊版的cura畫面有star code,end cord,直接copy
Dennis Chen 2017-04-15 19:35:16
我想應該是E0, E1選了以後不會自動重置,為了保險,可以在印單色時,start.gcode加上T0,這樣絕對不會選錯
原文網址 陳維德 2017-03-24 20:57:58
0.2噴頭試印中 現在用的設定印時調整出來印是ok 的 底層在測,調整有點不夠好,之後調到 zoffset 用0.05 去量 (原本是想換時不要做自動校正來試的,但有時都選zoffset 都會變成自動校正=_=真討厭) 層高0.1 印的速度15 以下,印太快要敲木魚 擠出量70% 算是很穩定在印中~~~ 洗噴頭logo 印的速度太快, 黃大丙 設定好像是用100 還是90 去印,所以我是在印時調面板速度到20~30印,就會有點不好 在慢慢調看看有沒更好的設定
陳維德 2017-03-24 21:44:38
陳維德 2017-03-24 22:01:11
0.2 的如果要雙色印,換料柱都可能會比印的東西還要費料,在怎樣應該最小也是要用到15mm 的換料柱
施百鴻 2017-03-24 22:05:01
噴頭溫度也很重要 目前小物件都是用170下去印 大點就要175~185左右
陳維德 2017-03-24 22:21:41
陳維德 2017-03-25 16:11:50
今天試0.2雙進料一直有點問題,印幾層後就卡料,不太好搞阿~ 設定參數可能都要改,0.2的混料我是覺得比較嚴重,擠出孔小,料是一樣粗,來不急推出去就混在一起,退料也是絲拉的很長,有時還會一沱被拉上去,看來0.2雙進料對我來說是有難度 單進料印的還算可以
原文網址 李大淳 2017-03-24 19:49:49
想請問一下,雷射模組想換大功率的雷射頭, 需要連板子一起換嗎?還是只換頭就可以了?
Charlie Ting 2017-03-24 19:57:19
DC to DC 那一片應該要改,那一片是決定雷射功率和壽命的關鍵。還有如果你想支援 PWM 雷雕的話,那裡也蠻重要的。
原文網址 朱法緣 2017-03-24 18:15:15
想請問各位高手,
在影片的第5秒之後
出現了LCD消失畫面
想請問是怎麼了呢?
(再用之前有先壓一壓LCD的連接線了)
感謝!!
黃俊傑 2017-03-24 18:21:22
看起來像是短路保護 先把黃色拔掉看看
原文網址 張峰銘 2017-03-24 15:35:55
如果要訂製。3D 列印機平台玻璃有人可以推薦嗎? 附尺寸圖。 中部台中佳
廖新弘 2017-03-24 15:55:13
如果要用熱床,普通玻璃怕受不了
張峰銘 2017-03-24 15:56:23
強化玻璃可以加熱床嗎?
廖新弘 2017-03-24 15:58:58
原廠的玻璃就是強化
Chunchih Chen 2017-03-24 16:01:54
熱床是比較適合用高矽硼玻璃嗎? 強化玻璃好像比較不容易平整
蘇冀瑋 2017-03-24 16:18:16
這沒量,尺寸還要精準,價格會很誇張
Jie Yang Wang 2017-03-24 17:53:30
為什麼不直接用鋁板?????
李大淳 2017-03-24 19:20:43
我原本有設計用石英,廠商說沒有2開頭的五位數解決不了
李仁維 2017-03-24 19:43:27
我去玻璃行隨便割的一塊玻璃,熱床照開80度都沒事啊。甚至還用過鏡子
Patrick Wong 2017-03-24 22:19:08
好像這個! ?
原文網址 曾子軒 2017-03-24 13:59:25
請問一下各位前輩,擠出機不會動有哪幾種可能? 還有溢料該如何處理比較恰當? 擠出機有直接換一個也是不會動,會不會是板子問題.... 溢料的話是直接換一組新的噴頭組比較快嗎? 昨天弄來弄去弄到最後溢料沒有解決,馬達也不會動了 :(
廖新弘 2017-03-24 14:40:04
馬達不會那麼快壞掉,如果是雙擠出的話,把正常的缐,接在不正常上,觀察是否正常,然後依序檢查電線跟驅動晶片
原文網址 吳昱勳 2017-03-24 10:52:27
昨天謝謝各位的解答,印好了,這樣算OK嗎?還有個問題側吹風扇不動要從哪裡開始檢查,ㄧ開始上電檢測時還可以動。
原文網址 邢鳳言 2017-03-24 00:32:15
這個和裁2mm小圓鋁片比起來動作多一些, 但是安裝公差可以大很多, 差不多算隨便插就可以讓喉管內鐡氟龍管保持插到底,因為有個快速接頭卡住它,也不用花時間合併上面兩個半管,TPFE有削平應該就可以了。因為材料的關係,它沒有原來的滑溜,但還可用;如果有不鏽鋼抛光自潤件(不知有沒有這種東西?)就完美了。 因為接好後發現它挺不起來,就畫了一個套筒幫它挺直,免得線料卡住。 進料分歧點離噴頭有變遠,所以回抽長度我改成了150。 我今天才開始試用,有興趣的捧油可以參考: 材料:TPFE 7~8cm x 1, 12~13cm x 2, PC4-M5快接 x 3, PC4-M6通透型快接 x 1 Y管圖檔: http://www.thingiverse.com/thing:1680034 支撐套筒圖檔: http://www.thingiverse.com/thing:2198386
Alan Chen 2017-03-24 01:08:51
邢鳳言 (Phil Xing) 終於等到了這個!!太感謝了!!
Robin Hsu 2017-03-24 02:34:21
不好意思, 小的看不太懂那個套筒的功用, 能解說一下嗎 ? 感謝 ~
Harry Cayne 2017-03-24 03:22:55
Does it works for you ?
James Lin 2017-03-24 07:26:08
請問混料或者牽絲與PVA搭配是否對列印件有結構的影響?
簡晉佑 2017-03-24 10:50:17
太感謝了,另外潤滑的問題有可能用塞海綿的方式來解決嗎?像是這樣 http://www.thingiverse.com/thing:492067
黃大丙 2017-03-24 15:09:45
沒有原來的滑溜<-- 原因是什麼啊?
Kwok Tony 2017-03-24 20:50:31
什麼時候印雙色?非常期待
邢鳳言 2017-03-24 21:09:14
我印了一顆小的, 正準備印大的
Alan Chen 2017-03-24 23:09:46
邢鳳言 (Phil Xing) 想問Y型管用的鐵氟龍是不是用你做的冶具切割?
Kwok Tony 2017-03-25 00:29:52
噴頭內鐵氟龍要多長?
邢鳳言 2017-03-25 02:17:24
更新一下, 退料我改100, 150退太多有時料盤會纏線
邢鳳言 2017-03-25 02:45:04
更新:洗料塊20立方mm好像不夠大,分色看起來是OK了
黃大丙 2017-03-25 02:55:34
那換算下來邊長才10mm~~太貪心囉 陳維德 (Weite Chen) 才挑戰15mm成功,13mm他說不太靠譜
黃大丙 2017-03-25 02:56:35
現在是S3D換料兩邊有點不平均,參數再改進一點也許有望縮到13mm~
黃大丙 2017-03-25 02:57:20
看你們都把換色搞定了我也要趕快搞好....(都沒在弄吧 XD)
陳維德 2017-03-25 08:10:25
這是13mm換料柱是可以,但求穩定還是15mm,邢大那20立方就太小了,方塊中會還是有點混色.s3d 就是換料時有點bug , 黃大丙 已經幫s3d 修正到這樣算是很利害了,所以s3d 求穩定換料柱15mm,恭喜邢大的換色很成功了,要到小到10mm 說真的也是可以但真的太過一敗了s3d 換料柱的換色線,只要不超過一半就還算能換的很完整,13mm 的換色線也差不多在1/3角的位置是還能在小,但就是s3d 的換料bug ,會有時退料多退快8mm左右,造成一邊的換色會要比較長的距離來清料
邢鳳言 2017-03-25 10:24:07
爆頭了,經檢查無堵料,應該是退料長度調得太激進了線料互卡了,調長點再試。可惜分色還不錯。
原文網址 黃啟維 2017-03-23 20:52:55
[如何做ATOM大面積列印] 在這社團常看到很多很棒的想法,常常看到很多的問題是因為平台沒校正好所造成的,像翹邊、列印面積太小、第一層不平、XY方向尺寸不合,有一半原因是平台沒校正好,秉持分享的精神,來分享一下如何校正 如果你照官網上的說明一一做過了,平台校正還是調不好,那這篇可以幫助你 首先,我想說的是ATOM關於校正的說明是對的也是錯的,如果覺得我講的是錯的,以下就請跳過吧
ATOM 把G29稱作自動校正,但其實自動校正是另一個東西,在這文章中我把G29稱自動調平 如果你像我閒的沒事去研究DELTA的運動演算法的話,你就會發現運動方式是這幾個參數在主宰 # define DELTA_DIAGONAL_ROD #define DELTA_SMOOTH_ROD_OFFSET #define DELTA_EFFECTOR_OFFSET #define DELTA_CARRIAGE_OFFSET #define DELTA_RADIUS (DELTA_SMOOTH_ROD_OFFSET-DELTA_EFFECTOR_OFFSET-DELTA_CARRIAGE_OFFSET) 那重點來了,這跟平台校正有甚麼關係? 首先,講一下這些參數數值怎麼來的,通常是用CAD軟體畫好DELTA的架構後,透過模擬,把這些數值算出來的,那麼這些數值就是建立在組裝正確的情況下才有效的,當你的組裝正確時,你的參數數值是正確的,根本不用校正就能大面積列印,所以有人可以只用G29就可以大面積列印,甚至不用。所以當你組裝不正確時,這些數值就會有所變動,才會導致同一個平面會有碗型失真的問題,那你會問,我都照著說明書做了阿,怎會組裝錯呢,我舉個例子,DELTA機型上面跟底下都是正三角形,那你確定能保證你組裝能保持正三角形嗎,還是有所誤差?而要如何組裝也是一門學問,需要一些精密的儀器去輔助,而從ATOM代組裝的費用就可知組裝是不簡單的一件事,所以為了解決組裝上的誤差而有了手動校正,M666,M665校正,自動校正 在這裡強調一下,自動調平(G29)只有在參數非常接近實際值的情況下才有用,當然這裡是講的是大面積列印,如果你沒要求想印小小的面積就另當別論 而如果你因為參數錯誤導致碗型失真,而只用G29,那你會面臨印出來尺寸很奇怪的問題,所以有兩個校正方案: 1. 組裝正確,使實際參數符合官方預設參數 2. 自己手動校正,M666,M665校正,自動校正,透過校正把原本的官方預設參數調到實際參數 3. 其他方法,像調平台高度之類的,中間高兩側低拿膠帶補平之類的,你即使用這樣方式調平了,你還是會面對尺寸怪怪的問題,有人會問我怎麼知道,因為我在用玩GUS SIMPSON時都試過了QQ 關於校正和調平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reprap.taipei/permalink/1207424752628448/ 接下來,我先預設你已經了解手動校正,M666,M665校正,自動校正 ,和自動調平的差別 那麼我來講講如何校正 首先很遺憾的是ATOM的官方韌體沒有支援M666,M665校正,自動校正 所以只有手動校正可以做(每次參數變動需重新上傳韌體,記得上傳韌體後記得用M502) 1.把限位開關盡可能調到能在同一個高度觸發 2.預設要印的最大圓面積:你要考慮的是超過這個範圍後,你的移動平台(效應器)可能會撞到其他東西 3.接下來選定三點,要以這三點+中心原點去做校正,以我列印190mm圓為例,用的三點分別是 (-82.27 ,-47.5,0) (82.27 ,-47.5,0) (0,95,0)我用c++寫一個小程式,如果不知道三點座標要用多少,可以拿去參考 4.拿一張A4紙放在中心原點,把DELTA的高度也就是MANUAL_Z_HOME_POS調到當噴頭移動到X0 Y0 Z0(中心原點)時,剛好能夾到A4紙,記住這個鬆緊度 5.歸位後,移動到其中一點,記得不要一下子就走到Z0,可能會直接撞平台,像我會走到(-82.27 ,-47.5,5)再慢慢把Z值走到零 依據A4紙上的鬆緊調整滑車上的螺絲(關於螺絲,我發現身邊的 ATOM 2.0滑車上並無調整螺絲,不過有攻螺牙,可以自己加螺絲,參考圖),轉鬆轉緊螺絲去調整觸發限位開關的位置,歸位再重走一次,調到A4紙同個鬆緊度,其他兩點如法炮製 6.當三點都調到同個鬆緊度時,歸位後,再次移動到(中心原點) 當發現(中心原點)比其他三點高時,此為上凸,把DELTA_SMOOTH_ROD_OFFSET加大 剛發現(中心原點)比較低,此為下凸,把DELTA_SMOOTH_ROD_OFFSET減小 7回到第五點重做,當發現三點跟中心原點的A4紙鬆緊度一樣就完成了 8.準備一個剛好最大面積的圓圖檔開始列印,記得在列印前,先把ZOFFSET調高,建議先調0.5 9.邊列印邊調ZOFFSET調到剛好能黏住平台的高度,記得把列印速度放慢 結論:DELTA是校正地獄 (X) 正確的校正方式DELTA校正很簡單(O)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推文,讓更多人能看到~
黃大丙 2017-03-23 20:54:59
筆記筆記
黃啟維 2017-03-23 20:55:17
最後,順便發一下我自己優化的ATOM韌體(包含M666、M665校正,自動校正 )的校正影片示範校正:自動校正+自動調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rYVG0NEhRI
邢鳳言 2017-03-23 21:01:03
經典好文,不能錯過 # 儲存貼文
Estima Lin 2017-03-23 21:13:11
已經升級成2.5光學限位開關是改調整光學元件的高低嗎?
黃啟維 2017-03-23 21:17:01
我只摸過atom 2.0的,你看看你有沒有螺絲孔能放(參考圖),如果沒有的話只能自己攻牙,或是想辦法微調光學限位開關的位置
Estima Lin 2017-03-23 21:20:47
因為那個螺絲孔用來鎖光學限位開關的光遮斷片了...
黃啟維 2017-03-23 21:21:29
Estima Lin 能拍個圖看看嗎?
謝哲銘 2017-03-23 21:25:13
Dforce用黑色螺絲也能遮斷光學開關 所以直接改等長螺絲也是可以的
Estima Lin 2017-03-23 21:25:31
位置不能直接用止付螺絲....
黃啟維 2017-03-23 21:28:38
Estima Lin 可以換成長螺絲就好,是可以擋到的,你不想把檔片拆掉也可以調整擋片的位置
Estima Lin 2017-03-23 21:34:32
換長止付螺絲會撞到光學開關(螺絲沒對正遮光溝)... 要有遮光片才能用,只能改調整光學開關高低了~
黃啟維 2017-03-23 21:36:13
Estima Lin 光學開關的安裝方式是可以改的,這就要看你如何去設計的
Estima Lin 2017-03-23 21:40:09
阿桶原廠就這樣設計,2.0升2.5的光學限位開關模組.... 所以如果要用你這個方法校正就只能調整開關對吧!
黃啟維 2017-03-23 21:43:48
Estima Lin 建議你想辦法改成調整螺絲比較好,畢竟都是微調,你放了這張圖,我馬上有好幾種修正方式,不過我手邊沒有光學限位開關版本,也不能修正給你看,想一下總有辦法的~
Estima Lin 2017-03-23 21:49:08
開關加墊片會撞到皮帶,這樣光學開關就要轉方向了... 太麻煩了,還是先調整開關高低看看成果~
Bless Ma 2017-03-23 23:17:18
快點按讚以免被人發現我看不懂
黃大丙 2017-03-23 23:17:48
哈哈
陳書凡 2017-03-23 23:38:26
吳涵羚
陳維德 2017-03-23 23:57:29
我看不懂,但還是要點讚~~~太利害了
Josh Lin 2017-03-24 01:41:02
仔細 看完全文,收獲很大!感謝 黃啟維大大的分享~~ 我組裝 ATOM 2.5EX 時 曾思考過 XYZ 的 光學限位開關 依說明書 是推 頂住 上方三角NC件 (滑軌 再頂住 光學限位開關,所以光學限位開關 牽一髪 動全身,要移動 有困難),這樣 3個 光學觸發點 真都在同一高度 嗎?滑軌 垂直度 準嗎?上 / 下 都是 正三角 嗎?碳纖維管 長度一致 嗎?... 正在 思考 是不是 該買 千分表 來檢測 校正?如何檢測、校正?時...... 看完後 我懂了! 重點 在 校正 XYZ 光學限位開關 使 最靠近 XYZ 鋁擠柱 ( 210度 330度 90度) 的 三點 (依設定 最大列印 半徑 用 三角函數 計算) 和 中心點 的 真正 Z=0 點 在同一高度上,要實現 這校正 就須先 改良 ATOM 2.5EX 三個 滑台上的 光學觸發 檔片的 機構 能 微調 檔片 的 觸發位置了!相信 這校正 也能把 碳纖維管 長度誤差 也修正了~~ 但 滑軌 垂直度 準度 和 上 / 下 的 正三角 可能 要藉助 儀表 來量測校正了?不知 黃啟維大大 有什麼好方法 來檢測?
邢鳳言 2017-03-24 01:44:20
Josh Lin 2017-03-24 01:55:39
邢鳳言 (Phil Xing) 你的使命 來敲門了!我覺得 你是設計 這 微調檔片機構 的最佳 Maker~~^.<
邢鳳言 2017-03-24 02:17:05
我剛看到眼花了,給點時間研究研究
Josh Lin 2017-03-24 02:21:17
OK~~等你 哦~~^.^
黃啟維 2017-03-24 06:41:51
我自認寫得很白話了))攤手
黃啟維 2017-03-24 06:45:20
Josh Lin 我想只有自動調平時,那些能校正好的大大能提供更好的辦法,不然就是灌我優化的韌體實現軟體補正了,參考校正影片在第二個留言~~
許阿瑋 2017-03-24 11:53:13
好文!
Charlie Ting 2017-03-24 12:15:26
太強大了!很紮實的分享文!跪收。
黃大丙 2017-03-24 12:22:47
黃啟維 這樣校正完薄餅可以印多薄啊?
Estima Lin 2017-03-24 12:26:40
這個方式只要調整限位開關位置+修正DELTA_SMOOTH_ROD_OFFSET值就可以了嗎?
Moko Jenson Huang 2017-03-24 12:28:30
黃啟維 ~不好意思,插播一下,我想請教七點校正,我都是手動校正,有沒有自動化的韌體可以用?
陳順得 2017-03-24 12:50:35
其實也是可以用,不過是反過來,調整光學開關的高低
Vincent Liu 2017-03-24 13:26:03
有沒有辦法手動輸入目前atom自動校正的那幾個點的值?
黃啟維 2017-03-24 14:12:58
我幫別人優化的韌體就是~,第二個留言是校正影片
黃啟維 2017-03-24 14:13:43
有點不太懂你的意思
黃啟維 2017-03-24 14:15:07
我是看0.2為基準,校正越好,印多薄就看你想印多薄
Chang Yen Chen 2017-03-26 16:40:55
感謝分享
黃啟維 2017-03-26 18:18:04
Chang Yen Chen 你問我的問題:atom沒有,那是我自己優化的~
Chang Yen Chen 2017-03-26 18:19:00
黃啟維 了解,謝謝
Charles Chang 2017-03-29 08:37:39
感謝 黃啟維 不吝分享, 大餅達標~
邢鳳言 2017-03-29 11:17:25
清明節是大家趕製潤餅皮的節日
黃大丙 2017-03-29 14:56:14
這篇看了第三次,再加上把之前另一篇沒仔細看的看完,總算瞭解G29和M665/666的不同。這樣感覺我的機器只用G29就作出潤餅皮真是超級幸運啊....
邢鳳言 2017-03-29 14:57:02
組裝確實
Moko Jenson Huang 2017-03-29 14:59:10
左上角那個是甚麼
黃大丙 2017-03-29 15:01:55
哈~應該是幸運成份比較多,我也只有壓緊沒有想到要用木鎚之類的 沒想到傻傻的就給他印出0.05mm餅皮了
黃俊傑 2017-03-29 15:15:49
不愧是打造丁小雨的博士...
Charlie Ting 2017-03-29 15:20:33
看來這次連假的課題出現了~~~人人潤餅時間
Charles Chang 2017-03-29 15:23:13
百分表阿, 做平面矯正時量高度用
邢鳳言 2017-03-29 17:23:21
黄小雨
Chang Yen Chen 2017-03-29 18:57:45
昨天先用Rostock練習了一下,機子本身無g29。 感謝版主大分享的文章,解決多年碗形的問題。
Charlie Ting 2017-03-29 19:11:57
邢鳳言 這對我而言太保守了.....
邢鳳言 2017-03-29 19:13:38
利智姐姐做潤餅皮 https://youtu.be/j1t9YHgVZsQ
邢鳳言 2017-03-29 19:13:57
Charlie Ting 是看她做很快,我們要學習
Charlie Ting 2017-03-29 19:15:06
那只好多幾片熱床侍候了~~~
邢鳳言 2017-03-29 19:15:52
多年...這也撐太久了吧
黃大丙 2017-03-29 19:30:51
恭喜你...QQ
Chang Yen Chen 2017-03-29 19:48:29
對啊,大概撐了兩年,因為機體剛性不太好,所以對於精度也沒有太要求
陳亮宇 2017-03-31 10:50:32
可以轉載到這邊嗎? https://www.facebook.com/RepRapTaipei%E7%B2%BE%E8%8F%AF%E5%8D%80-691472000961714/
黃啟維 2017-03-31 11:00:26
可以~ 分享不能用嗎
陳亮宇 2017-03-31 11:02:42
不行ㄝ,這邊是"不公開社團"
黃啟維 2017-03-31 11:04:07
嗯,我有空時改個標題分享到Reprap.Taipei
陳亮宇 2017-03-31 11:05:01
那我等你的轉貼~
蕭傑仁 2017-04-01 01:32:28
請問 優化的atom韌體 可以分享嗎? 我也是atom 2.0 也想安裝
H-m Lin 2017-04-01 13:13:12
想請問除了黃大的優化韌體,除了克服光學開關微調外,是該利用什麼軟體來執行這些校正流程?能有2.5ex的大大可以分享校正步驟跟經驗嗎?
Estima Lin 2017-04-01 16:25:34
優化的atom自動校正韌體,樓主 黃大並沒有分享出來...
H-m Lin 2017-04-01 19:55:42
Chang Yen Chen 2017-04-16 22:52:41
請問調整了smooth rod offset數值後,列印的X/Y尺寸會變動嗎?
陳彥豪 2017-04-21 13:11:12
請問一下,如果玻璃平台有移動過,是否就要重新校正一次.感謝
邢鳳言 2017-04-21 15:41:05
我換玻璃都會跑一次調平,否則的確會不平
Brues Wu 2017-04-25 20:42:57
感謝樓主黃大分享.. 潤餅皮成就 Get~ (Atom 2.5)
Stanley Chen 2017-09-12 13:39:24
莊宸 這篇是我跟你說的手動調平教學
原文網址 Yves Hsu 2017-03-23 20:50:21
請問2.5EX組裝說明書可以開放電子檔下載嗎?官網似乎只有升級的部分,另外陸續都有勘誤,如果有電子檔就方便多了,只要下載最新的就好,不用再手動改
梁琄 2017-03-23 21:37:07
可以寫信跟客服要~
Yves Hsu 2017-03-23 22:54:05
這樣無法看到最新的耶
Carlos Huang 2017-03-23 23:19:57
這裡不能勘誤
討論主題
全不選 主題相關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