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列印服務
  • #maker+t=market
  • COSPLAY 3D 建模
  • 1
  • 2
  • 3

ATOM 3D Printer Group 造訪社團 » 硬體組裝 保養 調校

原文網址 Will Chiu
2017-02-13 19:20:03

問題都固定位置
我自動校正過了也是如此。
可解決嗎?

陳順得
2017-02-13 19:24:42

有個方法,就是即使是印0.05mm,第一層永遠都開0.2以上…這很阿Q沒錯,但是非常有用

Kwok Tony
2017-02-13 19:52:25

我的也是這樣,是不是自平沒有發生作用?

謝哲銘
2017-02-13 20:17:24

手動微調限位開關的螺絲位置

李穆
2017-02-14 09:41:38

上蓋扳鬆一點,螺絲剛好頂到微動就好,校正時把進料鐵弗龍管拔掉,開始跑的時候用旋鈕把速度轉到10%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7-02-14 12:53:16

三條皮帶的張力要一致。


原文網址 Vincent Liu
2017-02-13 18:11:24

收到0.2噴頭,還好是帶線的..........

邢鳳言
2017-02-13 18:13:18

難怪我總覺得還要再拆噴頭

Vincent Liu
2017-02-13 18:23:12

對吼!你剛裝上去,我也是看你裝的很痛苦,所以很怕來個裸奔的噴頭,會昏倒。

邢鳳言
2017-02-13 18:26:46

Vincent Liu 有線也是要費一番功夫

H-m Lin
2017-02-13 18:38:48

發現~不太符合換噴頭的邏輯~這應該是換整組了

劉聖心
2017-02-13 18:56:16

沒拆過整組的噴頭,不知道能不能只換噴嘴就好?

戴亙泰
2017-02-13 20:40:06

只換噴嘴..大概要整跟解體才能

劉聖心
2017-02-13 21:34:24

整根解體好像比接線簡單耶...

戴亙泰
2017-02-13 21:36:39

怕就怕一個不小心把陶瓷加熱片順便折了

李穆
2017-02-14 09:46:47

換整組成本太高,至少多個4-5000元 (CNC削的移動平台+球頭就要3小朋友了,還有上蓋、風扇、光遮等)

邢鳳言
2017-02-14 09:54:22

李穆 正在存錢...

陳維德
2017-02-14 11:03:33

覺得atom 要直接賣移動平台組,昨天問的價格有點嚇人,但是有的東西是不必要的也算上去這也不太對,看來要整個拆解成零件去問會比較知道價格,單換噴頭這樣太麻煩還要調整,整顆移動平台換上最多也就線拔插,做自動校正跟z offset就可以用了,建議 童阿 可以有整個噴頭移動平台賣場

梁琄
2017-02-14 11:10:50

陳維德
2017-02-14 11:14:31

是整組連風扇上蓋感應器,只要裝上噴頭就是整個可以裝上去用

邢鳳言
2017-02-14 11:18:25

陳維德 我本來預想是有整組可以像FXXX的模組換下來就可以了,目前沒有,DIY也要花點功夫,接頭有6組...

陳維德
2017-02-14 11:20:22

邢鳳言 線的接頭我覺得還好,要也可以自已改接頭,也沒幾條線跟插pin做在一起拔插就好,這樣不只是0.2 的換裝快,也可以是0.4 的備用噴頭組,一舉兩得

邢鳳言
2017-02-14 11:40:39

能不能給點建議想買什麼規格的接頭來改比較好? 這電有強有弱, 怕改出問題來...接地怎麼併也不懂, 全留下又太多腳...

陳維德
2017-02-14 11:52:01

要我是最簡單都照著接,最多也可能才12-14 個接點,留在蛇管外方便拔插更換就好

Estima Lin
2017-02-14 12:31:51

我剛搞完了雙噴頭,所以我知道要買什麼東西才能整組換!
1.開發移動平台、2.2.5用上蓋、3.後風扇、4.側風扇*2、5.氣風罩*2、6.光學限位開關U型、6.上擋風片(拆原來的說不一定要)、7.相關螺絲彈簧等(但這個阿桶沒有單賣),8.EX要多一個接雙進料的那個零件...
然後換就是2.5的上面線組拔插,下方鐵氟龍管拔插...
2.5EX比較麻煩上面線組拔插,下方雙進料組螺絲拆裝..

陳維德
2017-02-14 13:11:46

所以這個用有賣整組的會更好不用在為螺絲彈簧煩惱,雖說那螺絲彈簧不是什麼大問題,不管是配上0.2 印小物件,或是配上0.4 做備用都好,要我用是會用到整個用到雙進料鐵氟龍管那換裝都方便,接線頭都改一次拆裝;因為原本的都調整好了,換0.2 又要調,換回0.4 又要調,太不方便;現在看那0.2 的噴頭沒有動力去拆裝在原來的噴頭平台

Morgan Chang
2017-02-14 23:41:19

我把雷射模組的CNC移動平台拆來用,
(雷射模組很少用,精度要求不高, 改以列印件替代).
2.0上蓋擴孔成6mm(用磨的) 就可裝上MK3噴頭
噴頭擋風片打算拿鋁罐來剪
後風扇, 6個球頭 則是早就買好的備品
現在就缺兩個側風扇了,

Morgan Chang
2017-02-14 23:42:40

另外, 沿用微動開關, 不曉得要不要改韌體, 我記得觸發方式相反

Estima Lin
2017-02-14 23:47:46

如果觸發方式反向?微動開關另一支接腳已剪....
韌體如何辨識?

陳維德
2017-02-14 23:50:59

都忘了雷射也有移動平台,那可以少花一點

Morgan Chang
2017-02-14 23:56:09

應該是configuration.h 這一行
const bool Z_MIN_ENDSTOP_INVERTING = false; // set to true to invert the logic of the endstop.
如果用微動 = false, 光遮=true

Estima Lin
2017-02-15 00:00:31

韌體如何改自動判斷是光學還是微動?

Morgan Chang
2017-02-15 00:45:39

Estima Lin 哈, 這個問題超出我能力太多, 我只會手動改

Estima Lin
2017-02-15 00:50:15

改了雙噴頭後一直要改韌體,結果有看沒有懂…(QQ

邢鳳言
2017-02-15 20:54:55

resRap裏有使用者界面可以設定擠出頭的位置,所以它應該是用g-code控制; 而cura沒找到設定擠出頭位置的地方, 建議你可以在cura裏改preSwitchExtruder(換頭前)和postSwitchExtruder(換頭後)來換料和移頭, 不過我上次只是要改個溫度給支撐料用, 就失敗了, 它會兩個都跑完才換料, 差點昏倒。如果真要改韌體的話, 要從這裏改起, 它只定義了一個頭的位置, 要先加第二頭的位置, 再來要改什麼就要看著辦了...marlin_main.cpp :
float extruder_offset[NUM_EXTRUDER_OFFSETS][EXTRUDERS] = {
# if defined(EXTRUDER_OFFSET_X) && defined(EXTRUDER_OFFSET_Y)
EXTRUDER_OFFSET_X, EXTRUDER_OFFSET_Y
# endif

Estima Lin
2017-02-15 21:08:04

我暫時用CURA的第二噴頭偏置設定在印~
我說的改韌體是將主板第二噴頭的加熱開啓(不知道主板有沒有支援),然後LCD也可設定與顯示第二噴頭的溫度~
我程式外行,QQ

邢鳳言
2017-02-15 21:17:57

Estima Lin 那真的就很多要看的了...加油 !

Estima Lin
2017-02-15 21:20:28

這2天看到眼睛快脫窗了...

Vincent Liu
2017-02-15 22:39:42


原文網址 Jack Kao
2017-02-13 18:08:40

大家晚安,最近正在組ATOM 3D Printer,在裝光學限位開關時,光學限位開關的墊片一鎖就凹陷彎曲,如圖,請問這樣是否OK呢? 謝謝各位!

黃俊傑
2017-02-13 18:10:17

太緊... 溫柔一點就好

Josh Lin
2017-02-13 18:11:55

光學限位開關 外殼是 塑膠材質,不能鎖太緊 會裂開來! 輕輕上緊即可~~

Jack Kao
2017-02-13 18:18:08

我有確定光學限位有緊貼鋁擠,也固定住了,墊片有一些變形,會不會影響精準度呢?

H-m Lin
2017-02-13 18:37:48

感應沒問題就好~不影響精度~真的鎖太緊了~~我是剛好固定住部會移動就好

Ver Worlding Max
2017-02-13 18:59:41

要用1成功力去鎖就好

Jack Kao
2017-02-13 19:39:14

非常感謝各位的提醒及說明,剛剛已拆下來,把墊片反過來,輕輕地把光學限位開關再重新鎖回去。。


原文網址 封莫
2017-02-13 12:37:43

想請教各位前輩
在列印時會有出料不均勻倒致溢料的情況發生
請問需要調整哪個部份(切片或機台)
會讓這情況恢復正常呢?
這台是ATOM 2.0
謝謝

Danny Kuo
2017-02-13 12:43:11

覺得第一層高度太低了!

H-m Lin
2017-02-13 12:49:59

第一層太低,如果切層參數不變,應該要重做平台自動校正一遍。

李穆
2017-02-13 13:00:14

玻璃要先清理一下,口紅膠用沾水海綿抹平

張凱騫
2017-02-13 13:04:29

卡喉管⋯?

廖新弘
2017-02-13 13:28:36

喉管的鐵氟龍管有檢查嗎

Charlie Ting
2017-02-13 13:36:43

溫度和料性的影響,我相同參數和流程接著印,有的會有的不會。
會的第一層的間隙大概要大0.05~0.1

封莫
2017-02-13 14:34:18

謝謝大家

Kwok Tony
2017-02-14 23:43:30

z offset 太低也有問題


原文網址 施百鴻
2017-02-13 11:56:01

期待已久的0.2mm噴頭收到囉 還有一包M4螺母替換零件(聽說之前的有問題?!

陳維德
2017-02-13 12:07:47

剛收到信說上週五出貨,應該這兩天都會收到

Patrick Huang
2017-02-13 12:34:39

開箱,不過我沒有螺母

Estima Lin
2017-02-13 22:19:27

我也收到了0.2mm噴頭,但是又來一包M4螺母?
M4螺母寄了2次...(昏~
左邊是這次寄的,右邊是上次寄的...

陳維德
2017-02-13 22:20:32

我都沒收到螺母Q_Q,0.2mm噴頭我也收到了


原文網址 張譯丰
2017-02-12 18:01:35

經過多天的測試最後問題終於解決了!!

感謝大家的回覆與建議,謝謝!

現象 :
多次測試平台校正,發現當噴頭越往Y軸靠近時,會出現 X=>Y軸推進的漂移現象。

問題發現點 :
噴頭回歸 Home 後,意外輕拉到 Y 軸的皮帶,發現 Y 軸的滑軌竟然可以微微振動移動,而X、Z軸都不會有這樣的現象。

因此可以確認問題可能發生在Y軸馬達的同步輪,經檢查後確實為鬆脫 (未逼緊),鎖上後重新列印就比較穩定了!!

特別謝謝 黃俊傑 前輩的提點,感恩。

~~~~~~~~~~~~~~~~~~~~~~~~~~~~~~~~~~~~~~~~~~~~~~~~~~~~~
不好意思請問各位前輩

我的設備近期剛組完,晶片都已用三用電錶校正為官方建議的0.4V,皮帶也已使用前輩分享的皮帶張力計校正過。

當機器開始列印到方形上緣時 (Y=>X方向),感覺噴頭快速移動會引起第一層列印件的偏移,請問有什麼方法可以校正呢? 第二層開始噴頭就會穩定地在正確的位置上列印。

黃俊傑
2017-02-12 18:26:14

同步輪?

Alison Wu
2017-02-12 18:56:26

問題應該是平台不平造成噴頭高了ㄧ點,導致料沒完全黏住底板

廖新弘
2017-02-12 19:20:01

你水平偵測是有貼膠帶嗎

廖新弘
2017-02-12 21:42:49

你的OFFSET是有加上紙膠帶的厚度嗎

陳維德
2017-02-12 23:10:27

官方的檔案?,50x50 的有一個gcode 跟stl 要自已切片的是不一樣的,官方的gcode 是沒封頂的而且有3圈邊,你那看起來好像是自已切的,用官方那gcode 印看看,有可能是你切片軟體設定問題

程德馨
2017-02-13 18:05:09

抱歉問一句:晶片電壓校正的資訊在那?感謝

張譯丰
2017-02-15 23:32:16

補上噴頭校正時的漂移現象


原文網址 邢鳳言
2017-02-12 15:39:26

問題:為什麼常常在列印時,LCD面板會出現 "Wait for User..." 等使用者按鈕才肯開始印,請問有人知道原因嗎?

廖新弘
2017-02-12 16:04:41

那個是暫停


原文網址 邢鳳言
2017-02-12 14:31:59

最近老相機EOS 550D電力用得很凶,服役8年後買第二顆電池,從此電池交換充電就換得勤了;可是每次換都要拆雲台快拆很惱人,一點都不快,於是就把它切掉一塊: http://www.thingiverse.com/thing:2103885

陳昶亦
2017-02-12 15:32:37

好招^_^

Wu Cheng-Ying
2017-02-13 11:36:34

拿列印件載相機,很勇敢


原文網址 楊卓霖
2017-02-12 14:26:52

[關於微動開關]

近期入手一台2.0,剛剛第一次在使用作測試時,對於微動開關部分有點疑問,在下圖這個步驟上,目前螺絲有頂到微動開關的玻片,但還沒有到可以觸動開關的地步,照理來說這個部分應該是要觸動開關,可能需要把但是以目前的組裝方式,不太理解他要怎樣子讓螺絲更頂上去一點,轉下半部的彈簧+螺母感覺完全沒有用...,這樣子是否要把風扇噴嘴等全拆掉再用六角扳手把螺絲轉出來一點?

Robin Hsu
2017-02-12 14:32:53

頂到玻璃的地方要是 擠出頭, 手指頭碰的那個地方.
紅色螺絲如果頂到玻璃, 然後擠出頭沒頂到, 那就表示 那根紅色處的螺絲太長了, 請先查看看是否有機會再轉進去一點, 不然您就要換一根短一點的螺絲了.

Robin Hsu
2017-02-12 14:35:59

它的運作原理, 是利用擠出頭頂到玻璃後, 平台可動的部份會因為推擠往上跑, 然後紅色螺絲處壓到的微動開關會因此鬆開.
這元件的主要作用是要用來 Auto Level 用的. …… 查看更多

邢鳳言
2017-02-12 14:41:38

藍色往上頂, 綠色的光感應頭就被往上抬, 紅色的光就擋不住了, 所以是螺絲尖在工作, 它只是擋光用的, 不會有接觸。


原文網址 Estima Lin
2017-02-11 11:01:04

首台非官方雙擠出雙噴頭不負責任發表...

在這裡要先感謝 James Lin 贊助了我一組阻塞MK2的噴頭,整理一下遠比我原來換下來的MK2噴頭狀況還要好,真是感謝!

身為阿桶迷,當然改裝第一要件都是阿桶原廠零組件...(抱大腿~

由於原廠出的雙擠模組是單噴頭,而單噴頭混料問題一直都是眾桶友一直在努力的話題~自己也是試了很多方法:如鐵氟龍管前端切錐形以抵緊噴頭內部、加大洗料柱大小、改code至換料杯洗料....等等

既然單噴頭混料一直無法解決,只好把目標放在雙噴頭上,這樣99%不混料,為什麼是99%?因為除了列印過程偶而牽絲或切片程式路徑計算問題造成出料bug,都是影響到的原因!

一開始收到了 James Lin 的噴頭就先行土炮的裝上阿桶2.0的噴頭上蓋,先驗證想法是否正確,果然在沒裝噴頭散熱片與側吹風扇的實驗下,得到了1.不混料(99%) 2.熱堆積 3.出料不順...
得到了不混料的結果,再來就是解決後續的問題,所以去函阿桶信箱購買零件!1.主板 2.LCD控制板 3.MK3噴頭 4. 2.5用噴頭上蓋 5.平台開發套件*2 6.側吹風扇 7.光學限位開關U型

昨天零件到了,先把主板&LCD控制板拿來控制第2噴頭的加熱控制,在這裡有詢問過阿桶的主板是否有支援第2噴頭加熱,雖然沒有得到正面回應,而我是讀機械的,對於程式碼與C語言實在是很難理解....不過我還是會自己試著做做看~

由於上蓋的空間真的是太小了,所以這次噴頭模組上沒有裝上限位開關!校正是以MK3的噴頭先校正後換上雙噴頭模組再行校正噴頭高度!

雙噴頭的優缺點:
優點:1.不混料 2.免洗料
缺點:1.定位較難 2.不能用現有的code 3.Y方向列印範圍會小一點點

若有沒寫清楚的日後會再編輯補充...

Estima Lin
2017-02-11 11:05:30

縮時測試檔1

Estima Lin
2017-02-11 11:06:54

縮時測試檔2

Estima Lin
2017-02-11 11:08:08

縮時測試檔3

James Lin
2017-02-11 11:33:50

當時得知你的計畫內容後,我的第二顆MK2噴頭也可以寄過去,很抱歉還讓你多花時間整理我搞不定的噴頭,
^__^ 超開心你成功了~
兩個噴頭間的距離量測與噴頭固定架議題上,在這個社團應該有很多各領域有經驗的神人可以幫忙給出建議

Estima Lin
2017-02-11 12:03:39

白色有一點溢料但不混料(切片CURA)

Estima Lin
2017-02-11 12:05:22

不混料超級白...

陳維德
2017-02-11 12:09:46

可以搞雙噴四進料了

Charlie Ting
2017-02-11 12:53:59

不懂你的用法~~
感覺起來你另一顆噴頭的加熱和控溫是另一片板子去作?驅動則是接同一片?

蕭傑仁
2017-02-11 15:00:08

期待您的成功
因為我也認為雙噴頭才是王道
不然未來用水溶支撐材時混料就麻煩了

Estima Lin
2017-02-12 22:34:30

雙擠雙噴絕不混料~
左側單噴頭:白色不管怎麼調整,就是不夠白!
右側雙噴頭:白色就是原本的白,絕不混料!

陳維德
2017-02-12 22:59:41

雙噴頭就是好,之前看到atom 網頁上說在開發雙噴就是有想買那個

黃大丙
2017-02-12 23:59:22

請問校正的問題怎麼解決呢?

楊昆霖
2017-02-13 10:53:24

之前用雙噴頭問題不少...主要是校正和大範圍列印的時候會漏料的問題....單噴頭混色問題調整的好..可以改善到幾乎看不出來~

Estima Lin
2017-02-21 00:19:43

進度有點緩慢,剛把2.0.7版改好韌體,也開通了主板第二噴加熱埠~
目前最難的是新版韌體有大改寫,造成比對困難,不會C++的我只能慢慢改…

黃大丙
2017-02-21 00:21:51

應該是C吧?(我猜)

Estima Lin
2017-02-22 18:19:33

終於有空去拿友人讚助的CNC加工雙噴頭用散熱片了~
新上蓋也在雷割中!新韌體還是沒有進展…

Charlie Ting
2017-02-22 20:32:31

已跪!超強戰力~~~

戴士偉
2017-02-22 21:45:28

只能說, 幹的好啊!!!

Jacky Chen
2017-02-23 17:31:47

太強!

阿童
2017-02-23 20:18:05

黑白分明!!
一點都不怕混色啊!!

高北熊
2017-02-24 09:27:48

坐等官方雙噴頭

黃大丙
2017-02-26 10:57:06

Estima Lin 你2號頭的熱敏和加熱是接幾號pin啊?數字給我一下

黃大丙
2017-02-26 12:21:16

昨天剛把模擬器的旋轉編碼器搞定,選單可以操作了
然後接上兩顆可變電阻讓他溫度顯示正常,現在要來接你的熱敏了

陳維德
2017-02-26 13:33:37

能搞定的,有套件買是一定會用雙噴

Estima Lin
2017-02-26 14:24:04

現在印都不開土窯雞了...

チェン 幸せな
2017-02-27 20:29:58

看到連韌體都有神疼友發表了,自己也心癢癢想改,期待Estima Lin測試能圓滿成功,本身小弟模具設計加工是專長,如果能幫的上忙也能盡棉薄之力,不然像這樣ㄧ直混料實用性真的不高啊!或者講難聽跟本廢材......就像小弟原本是D品牌的用戶,但光校正平台與時常撞倒列印物,就使得小弟我不太想時常開機去印物件,ATOM入手以來幾乎沒停過,只是雙色部份目前就跟使用D牌ㄧ樣不太想動......

Kwok Tony
2017-02-27 20:49:04

印混色真的非常浪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