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ker+t=market
  • 3D列印服務
  • COSPLAY 3D 建模
  • 1
  • 2
  • 3

ATOM 3D Printer Group 造訪社團 » 硬體組裝 保養 調校

原文網址 劉柏葳
2016-02-11 07:32:52

不好意思新手想問個問題
在效正都一直脫桿
是哪個部分有問題嗎?
而且噴頭碰觸到列印平面的聲音超大要調整什麼呢?
微動開關也一直有在調 可是還是一直脫桿?

廖新弘
2016-02-11 08:26:40

上蓋拉鬆一點看看

李穆
2016-02-11 09:23:46

微動開關螺絲頂太剛好,點兩下上蓋板金疲勞了就彈不回來,螺絲多轉90度進去就會好了

Mark Chen
2016-02-11 18:28:13

螺絲鎖太深?

劉柏葳
2016-02-20 17:11:05

謝謝


原文網址 Shih-Yen Lo
2016-02-11 00:21:36

抱歉由於回文不能po影片所以重發一篇

感謝回覆上篇的各位,我今天照著各位的建議調整了一下,不過仍然沒有改善,我有用手指壓噴頭確認微動開關的作動(機構咯咯聲)、確認列印件沒變形、噴頭前螺絲上的彈簧沒有卡住,並降低速度再測。至於開關的線路問題由於目前手邊沒電表,不過我有在執行auto level 時用手往上壓噴頭,是有反應的,但是只有在固定幾個點,能請大家再幫忙看看嗎?謝謝

李穆
2016-02-11 02:41:50

接上電腦用PronterFace連線後以M119指令查查看你的微動觸發情形

Timy Fat
2016-02-11 02:59:36

我之前也是這樣
試試再擰緊一點?

Joe Abaquin Bing Aquino
2016-02-11 05:56:06

I keep getting the same problem no matter how I adjust.
Sometimes it works, sometimes it touch half of calibration and half is in the air.
There should be other way fixing this.

廖新弘
2016-02-11 08:24:17

M119檢查沒有問題的話,檢查一下上蓋的微動開關的固定螺絲,或者先把料管跟電線獨立分開試試

廖新弘
2016-02-11 08:30:42

還有放鬆一點上蓋後面固定螺絲

吳昌駿
2016-02-11 13:51:39

重新調整螺絲看看, 我也有碰過 條一條就PASS了

Shih-Yen Lo
2016-02-11 23:46:11

謝謝各位,經過多方嘗試以及三用電表的出動,找到有一個電線焊接處的熱縮管內電線斷裂鬆脫導致接處不良,目前已暫時用鐵絲銜接起來並測試正常,明天再去光華買料來補焊
謝謝各位的幫忙,也提供大家參考


原文網址 Shih-Yen Lo
2016-02-10 00:59:49

Hello 各位,

我來求救,我今天把一代 Atom從公司搬回家裡,結果一道加裝起來就出現影片中的問題。本來他執行 auto level 的時候完全碰不到玻璃板,後來調整了噴頭上校正的微動開關那兩顆螺絲後現在變成這樣,請問有人遇過類似的問題嗎?

謝謝各位

張張家祝
2016-02-10 01:20:12

在auto level的時候把速度放慢到30%應該可以解決,我也碰過所以就把速度放很慢就正常了,試試吧

Timy Fat
2016-02-10 01:24:52

前幾天試過
李大教我 auto level時速度放到最慢,微動開關螺絲比剛碰到再擰緊一些
就好了

Mindaugas Ramaška
2016-02-10 01:33:46

Adjust sensor. It need to click when touch force greater then you have set in the video

Yinka Alade
2016-02-10 04:12:08

Yea, I had this problem yesterday. Resetting the sensor to make sure the screw is close enough to click the switch was the issue.

Genu Wu
2016-02-10 08:19:59

速度太快

James Lin
2016-02-10 09:28:24

明顯只是螺絲沒有先轉好喔,
轉好再做Auto Level吧,
參考說明書一下 ~

James Lin
2016-02-10 09:32:48

微動開關與螺絲的距離

廖新弘
2016-02-10 09:52:37

1.你有確定微動開關在用手指頭壓噴頭實有聲音嗎

廖新弘
2016-02-10 09:53:42

2,噴頭前的螺絲上的彈簧有沒有卡住

廖新弘
2016-02-10 09:54:26

3.你的噴頭列印件有沒有變形了

黃小濤
2016-02-10 13:03:34

螺絲鬆了,或微動開關電線接觸不良

李穆
2016-02-10 13:26:42

拉蓋彈簧沒壓緊,微動螺絲沒頂到位,上蓋樞紐阻力太大,微動沒焊好,都有可能

Antony Hus
2016-02-10 15:51:22

我也是這樣 有跟原廠要資料 原廠給的資料檔案你參考看看 傳檔案給你 這裡沒辦法附加檔案 要加入好友

Chuck Chen
2016-02-10 16:56:16

我的是二代機,有可能是整線時拉到了,我就有這個狀況,後來直接把線拉到一個位置用膠帶貼好即可

Jacky Tseng
2016-02-10 18:37:33

微動開關有問題, 沒有回彈.


原文網址 Ying Yuan Liu
2016-02-08 17:02:32

連印兩次都出現問題。都是隔天起來看印完了,但只印了一半左右料就不出來,都是線材在原地刮料。重新加熱Load線材,噴頭沒有堵住,請問有可能的問題是?

張張家祝
2016-02-08 17:05:26

1是夾太緊嗎?
2那把馬達的齒輪外外移一點試試

Odinson Thor
2016-02-08 17:07:43

這個常遇到,回抽太長,遇到模型特性需要頻繁回抽時就會讓溫度在喉管累積,等溫度高到足以融化喉管區的料時,就會堵住,這時候擠出機不管怎麼擠都無法出料,最後就會變成這樣

廖新弘
2016-02-08 18:22:16

擠料臂不要鎖太緊

Timy Fat
2016-02-08 18:39:29

擠料輪上面的堆積物也可以清一下,不然容易滑掉

李穆
2016-02-08 19:23:33

用kisslicer 1.5 beta 2.22版 vP設定壓在25到30間就能改善

Charlie Ting
2016-02-08 20:10:45

看一下參數比較知道問題可能在那裡

吳哲霆
2016-02-08 21:37:17

參考速度
調整棘輪的緊度
馬達接的齒輪有打滑過的話記得清齒輪以免再打滑

高北熊
2016-02-08 22:50:34

1.擠料夾頭鎖太緊,右上角的螺絲要鬆一點
2.噴頭溫度太低

Mark Chen
2016-02-10 01:02:19

列印速度過快 外加 設定溫度太低


原文網址 Clarence Lee
2016-02-07 23:58:16

ATOM 2.0.4 LCD Menu Tree

翻譯年糕

Timmy Chen
2016-02-08 01:10:30

終於?

Joe Abaquin Bing Aquino
2016-02-08 04:14:47

Thank U !


原文網址 張維哲
2016-02-06 20:28:32

Google不到答案,菜鳥又來發問了!
請問一下Kisslier中紫色路徑所代表的意思?
因列印出來的東西轉角處
容易產生疙瘩不曉得該如何調整
感謝各位高手

噴頭0.4 Depth 0.2 Gap1.0
溫度200 回抽 8.5 列印速度皆25
Travel Speed 50 XY Accel 1000

李穆
2016-02-06 20:31:44

那應該是粉紅色Crown Path要購買ProKey才能關掉,不想花錢的話學一下Cura

張維哲
2016-02-06 20:35:57

了解! 所以疙瘩有一部分是路徑本身造成的 而非是參數還沒調整到甜蜜點的意思瞜? 謝謝

王榮達
2016-02-06 21:18:43

更新一下翻譯

Bise Chen
2016-02-06 22:37:45

crown path這有何不良影響呢?

Timmy Chen
2016-02-06 23:58:04

"Google不到答案,菜鳥又來發問了!..."

先生....您少打了一個字"找" (半認真吐槽)

---------------------------------
您有沒有在Loops go from Inside to Perimeter勾選?

Birk Binnard
2016-02-07 00:21:22

Dark Blue = Solid path
Pink = Crown path <== this makes no sense even in English

張維哲
2016-02-07 00:57:16

報告! 有打勾 感謝提醒 哈哈

許阿瑋
2016-02-07 12:41:08

現在很多人不都把"GOOGLE"當作動詞、行為用嗎?XD

請問Crown Path是什麼意思?

Chiufan Luk
2016-02-07 18:41:16

這個設置提供參考,感覺溫度要低一點,不然很容易產生熱堆積,出料也要細,因為塔柱很細,loop兩圈就夠,flow 的max 設置在0.3[mm^3/s],flow的速度慢就不會產生熱堆積,但相對的噴頭移動的速度也會變慢,移動速度是取決於flow的max數值,所以這個設置的速度是40/s和30/s(由於取決於max所以這個數值是無效的),其實只有3/s左右,但在印小物件(2mmx2mm的柱)的時候3/s已經算速度很快

Chiufan Luk
2016-02-07 18:46:38

紅色的部分感覺比較重要,不知道對不對,還有改進的空間希望各位大大給給意見

李穆
2016-06-12 11:31:28

噴頭會作微量出料以及抹的動作,沒控制好會造成明顯的牽絲、積熱跟疙瘩

Charlie Ting
2016-06-12 13:29:59

google 的翻譯很爛,不要只看它的說法。
http://dict.site/crowning.html

crowning path 基本上就是在 loop, solid infill 之餘,用來補空隙的,所以它會要你設定一個最小間隙,只要是大於這個間隙的部份,它就會去補上一道。

Charlie Ting
2016-06-12 13:33:48

降溫時間是重點,另外要小心懸臂部份的翹曲把東西撞倒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8Y9K1FzuA4

Marx Wu
2016-06-12 21:09:43

There are completed hard for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to understand some of words or vocabulary in the manu( ´_ゝ`)


原文網址 Victor Chang
2016-02-06 19:01:45

補ㄧ張ㄧ二代的合影。黃兄的一代陣亡,小弟只能友情相挺小P外借,希望你的case能如期完工!謝黃兄將ZP神器轉讓給我,低溫50度熱床+ZP,口紅膠bye bye

李穆
2016-02-06 19:11:49

用ATOM印春聯效果真不錯

黃雋逸
2016-02-06 19:21:44

非常平整

黃雋逸
2016-02-06 19:22:19

感謝支援啊

Victor Chang
2016-02-07 00:00:03

過年前少一台戰力,只好連夜趕工!希望明天來得及去公司貼上去,春到福到財運旺旺來

Victor Chang
2016-02-08 14:31:50

完工!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6-02-06 18:56:58

[年前分享尾刀]

前一陣子連續印了不少喬巴,從中得到許多經驗可以跟大家分享。但因為是累積多次觀察的心得,所以只講結果,大家自己挾去配~~

1. Wall
新的 KISSlicer 有支援 Wall 的方式來散熱,這個除了散熱之外,還可以用來觀測溫度。簡單來說,當你隨手一折這個 wall 就會破裂的話,代表你設的溫度偏低,層和層之間的結合度不是很好。另外,如果印出來的 wall 沒有透明感的話,代表你的溫度偏高,可能有氣泡了。還有,wall 的表面如果沒有很均勻的髮絲紋,表示你的機器精度可能要注意。

2. Grid vs. Brim
新版的 KISSlicer 可以設定 grid 的疏密度和厚度,上次突發奇想,調了一下這個參數,讓 grid 印出來跟 brim 一樣整個密合。這個東西的好處是它可以強化支撐底部,例如你印一個有細支撐的物件,這個支撐很容易因為底部不夠強而被撞掉,用grid就不容易。另外,這樣的grid也會有比較好的捉地力,可以減少翹曲的問題。同時,grid 跟 brim 是可以共用的,彈性很大。

3. G29 once
以前我習慣讓機器每次都G29,但是這很容易造成膠帶破損,那個力道其實頗大,大概跑二三次,測量點的膠帶就破洞了。之後,我把那指令關掉了。即使換了新膠帶也沒重跑。但還是都能順順印~~而且好處是不會在物件上看到那幾個點的痕跡。我想不論是用膠帶、ZP,G29 還是少跑比較好。

4. ABS
前二天手賤,想說拿 ABS 來試試最近領悟到的列印心法(無熱床印ABS),可惜喬巴大概印了六成,還是不敵翹曲,把物件給撞掉了。或許 z-lift 設高一點有機會成功。但重點是,我發現一般的ABS溫度偏高,這有點傷鐵氟龍管。這事可能有二個方向思考,要嘛用低溫ABS,要嘛就得勤換管子了。

5. 噴嘴
強烈建議沒事就捅一捅噴嘴。拆下噴嘴處的管子後,可以用線材直接捅,這樣可以觀察出料的狀況和速度;也可以手動模擬回抽的狀況,然後觀察噴嘴線材出、停之間的變化。偶而還可能沖出一些髒東西。

用六角扳手捅可以清清前端三角錐區域,也可以感受一下鐵氟龍管壁的狀況,如果是很平滑的狀況,基本上還很OK。如果越來越覺得沙沙的,代表也差不多該換了。

6. 退料後的線頭
理想情況下退料後的線頭應該像一根鈍鈍的針頭,這時鐵氟龍管是完美的。慢慢的,如果你發現線頭變成前面有一段小圓柱,然後有一段頸部,再接到線材上。那表示噴嘴內的狀況在變化了。等這個小圓柱越來越長,也越來越粗(可能大於1.75mm),大概就要拆噴頭保養了。

以上,跟大家分享~~~

其他的就等明年了~~先祝大家新年快樂!

Charlie Ting
2016-02-06 19:02:38

用grid打底,可以很薄很堅韌;用wall可以決定最佳溫度和檢視機器精度。

Bise Chen
2016-02-06 19:03:34

你這裡說的「新版」是哪一個新版?是否順便註明一下呢?

戴光宏
2016-02-06 21:29:29

噴嘴損耗會很高嗎?每次拆裝噴頭組件都很吃力...

蘇子中
2016-02-06 21:51:49

牆的主要功能是什麼呢?表面會印的比較好嗎?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6-02-06 15:30:37

[DC motor + 光學尺]

過年打掃時把之前壞掉的印表機給分屍了,這是我追蹤技術發展的習慣,從拆機器去看現在設計的進展和概念的轉變。

拆了之後,發現幾個重點:

1. 業者 cost down 的能力又再進化了,一部機器裡很多的功能,卻只用了三顆馬達。

2. 機構設計和傳動的創意很多,但絕大多數都用塑料搞定。

3. 大幅減少步進馬達的使用,反而是用 DC motor + 光學尺,感覺是用來組成伺服馬達的模組。但精度如何或有什麼特殊設計,就很難肉眼看出。

4. 新型態的光學感測系統,原本的掃瞄器需要將畫面投影到 CCD 上,因此需要相對大的光程結構。現在是將 CCD 微小化,並跟 LED 光源集成,簡化整個光程結構和模組尺寸。

很有趣.....

Charlie Ting
2016-02-06 17:32:44

止回裝置

Charlie Ting
2016-02-06 17:33:09

光學編碼

Charlie Ting
2016-02-06 17:33:30

無線模組

吳沂霆
2016-02-06 23:07:28

而且某E家的印表機很多零件都通用....每年一改(其實內容差不多...

Lawrence Lee
2016-02-07 00:23:59

江榮泰
2016-02-07 08:58:50

因為十個塑膠件比一顆馬達還便宜阿阿阿。(可憐的機構工程師路過)

江榮泰
2016-02-07 09:03:12

PS 一般來說 encoder disk 或 encoder strip 的精度,約在 150~600 dpi之間,而規格上的 2400 或 4800 dpi 怎麼來的,這就是軟體工程師的專業了。

張維哲
2016-02-09 08:52:52

願聞做法其詳 能否分享一下概略做法呢 ^^


原文網址 黃聖元
2016-02-05 20:04:28

請問
我列印自已建的3d檔我把兩個物件一起列印(不同圖層)
結果噴頭會自已去撞列印件導致整個大位移(不是列印件跑掉)
試了3.4次每次撞列印件的高度都不一下
我開只有一個檔案(一個圖層)卻一次成功
是3d軟體要放同一個圖層才不會像這樣的問題嗎??

馬小將
2016-02-05 20:08:27

我同時印兩個物件也會這樣!兩邊跑會撞到然後位移~一個一個印就不會!也是試了N次...我目前也無解。

李穆
2016-02-05 20:27:53

Z-Lift開大一點

黃宥儒
2016-02-05 20:31:26

平台矯正 垂直z軸需要調整 校正好的一次印四件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