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列印服務
  • COSPLAY 3D 建模
  • #maker+t=market
  • 1
  • 2
  • 3

ATOM 3D Printer Group 造訪社團 » 硬體組裝 保養 調校

原文網址 梁啓修
2017-01-04 09:38:22

組裝的時候摸熱敏電阻,開機看它的溫度,都很正常也很敏感。裝好之後又發現會出現溫度亂跑的現象。

各位會有這種狀況嗎?

我發現如果機器開始運作了,這現象好像就沒有了。我猜是濕度的關係。天氣好像乾一點就不會,濕一點這狀況又來了。不知道大家都是怎麼處理的?

梁啓修
2017-01-04 09:39:34

有沒有辦法突破程式限制暫時開一下陶磁加熱片呢?
不然我需要用吹風機來吹感覺有點麻煩。

黃俊傑
2017-01-04 09:40:44

你的裝好後 溫度亂跑 是升溫後亂跑? 還是 還沒設定任何溫度就在亂跑了?


原文網址 Charlie Ting
2017-01-04 06:59:52

[ATOM 2.5 雙色輸出初步心得]

*本心得尚未完全攻克,且只針對 MK3 噴頭 0.3mm 口徑,請小心服用*

在裝上 MK3 的雙色噴頭後,使用上與過去的噴頭有不小的出入,所以個人建議以後討論列印時,請務必先註明是那一版的噴頭和口徑,不然很可能討論方向完全錯誤!!

我的目標是盡可能不用換料柱(免得綁定軟體,又浪費時間和材料),所以雖然它目前看來是比較簡單可行的作法,過程中也不會太雜亂,但我還是希望改個作法。

‧層厚

以 MK3 0.3mm 噴頭來說,層厚就不宜再用過去的 0.2mm 了,因為 0.4mm噴頭用 0.2的厚是一半,但對 0.3 噴頭來說就是 0.67,那會讓列印品質下降。所以,層厚平常應該是以口徑的一半以內為宜。

‧回抽

MK3 的噴頭嘛,我個人覺得回抽的長度會出現在巨大的變化,理想情況(可能要再作點小改變)可以達到10~20mm(太長也沒意義),所以在用 MK3 噴頭時對回抽的想法可以放寬些,多點嚐試。

‧換料

目前我的換料作法是把噴頭移開,抽回舊料,送入新料,然後 suck / prime , suck / prime , suck / prime ..... (N次)
原本 suck / prime 只作一次,在黑色印完換白色後,大概得到 50度灰。之後改作三次,大概得到 20度灰。這突顯幾件事:

‧換料 - 細節一

因為噴頭前方的空間不小,所以 prime 量至少要 10mm。(這有它的好處,但也會造成一些問題,所以觀念要大改)

‧換料 - 細節二

因為舊料在融熔狀況中並不會乖乖的被新料擠出,所以只能用時間換取空間。以換料柱的作法,它就是一直擠出新料讓它帶走舊料,但是還是很難完全清乾淨。我的多次 suck / prime 作法,目的是造成渦流,讓新料把細縫處的舊料帶出來。這樣的好處是它可以讓整個清洗的過程變成由幾個參數去控制,看起來雖然複雜些,但是會比較有著力點。這包括了洗的次數,洗的速度,洗的力道和時間。目前估計,大概洗5次就可以蠻乾淨的。

‧換料 - 細節三

洗噴頭的動作好不好作,跟舊料的輸出量有關,這點當二種或多種顏色的同一層輸出量差異越大時,就會越明顯。所以簡單的作法就是用保守的洗法,但會比較浪費料。

‧ z-lift

在多色輸出時,移動噴頭基本上都要作 z-lift,避免把其他顏色混到一起。

‧縫線變多

原本 FDM 難免都會有每一層累積下來的縫線,在多色之後變得更明顯了,所以整體後製的時間會更長些。但不同顏色的接縫基本上把突出部份的地方刮掉也就不會太誇張了。

‧後製

在多色列印的情況下,後製的作法也會修正,基本上不會上補土,也不會上漆。所以主要會是直接打磨、火烤復色、然後上透明漆或 epoxy,若能用溶劑讓表面光滑也可,但時間的掌握要很準。

‧ NEXT STEP

從 MK3 噴頭的設計來看,其實它已經昭示了未來的多色噴頭是更加容易達成的,但這部份就先保留了,大家先把 2.5 玩熟了再說會比較有交集。

黃俊傑
2017-01-04 07:01:36

先搶頭香! 媽我在這... 早安呀!!! 丁大

Estima Lin
2017-01-04 07:32:26

丁大終於出手了!受益良多~
但是你的MK3為什麼是0.3mm口徑?

James Lin
2017-01-04 07:57:53

上圖摩艾,我倒覺得切片軟體路徑跑對了,混色會消失⋯⋯
但怎讓切片軟體盡量跑完單色層再換色,這要好好研究一下

Lawrence Lee
2017-01-04 11:14:02

幫丁大補充一下,因為丁大是我們封測用戶所以拿到的是 prototype MK3 噴頭~ 等丁大量產版 MK3 收到後應該又會不一樣的結果囉~ 我相信拿一模一樣的 Gcode 直接試就馬上看得到改善

Harry Cayne
2017-01-04 21:53:43

Hi, did you try the dual extruder with Simplify3D?


原文網址 Mesak Chuang
2017-01-04 02:33:07

阿疼噴頭這部分的材質是什麼,我用 TM-02 只是想修一個溝槽出來之後,再用砂輪磨一下....結果還沒用力斜口鉗就斷了......

JinTian Chiu
2017-01-04 02:51:30

磁鐵試試看?

王祥豐
2017-01-04 03:10:51

應該是SPCC or SPHC,用電工斜口鉗是剪不動的。

Charlie Ting
2017-01-04 03:30:01

斜口鉗的強度本來就很低, 只能剪剪電線而已....剪金屬片,基本上都是斷.

Mesak Chuang
2017-01-04 03:33:14

這隻斜口對我來說本來就是作廢....只是沒想到來的這麼快

Patrick Chen
2017-01-04 05:18:18

電子零件斜口鉗 很脆弱啦 鐵板 請用鐵板剪

朱興耀
2017-01-04 05:42:11

鐘英豪
2017-01-04 08:06:32

我要幫斜口鉗報仇!!!

廖新弘
2017-01-04 08:08:57

它是鈦合金,很硬

Rick Yang
2017-01-04 15:00:22

家裏沒砂輪機,我也是磨超久的

Mesak Chuang
2017-01-04 15:01:52

已磨...

Bless Ma
2017-01-04 15:05:06

我拿章魚牌磨刻機5分鐘就搞定了

賴建舜
2017-01-04 23:19:12

可以建議用線鋸機,慢慢鋸鋸看?


原文網址 洪慈憶
2017-01-03 22:03:26

列印的時候會發出一個非常尖銳的聲音,感覺是從滑軌發出來的,是不是該潤滑呢?還沒潤滑過......請問大家要用什麼來潤滑,謝謝

施百鴻
2017-01-03 22:09:52

鐵球跟滑軌只要會作動的地方建議都上點潤滑油 會尖叫 有可能是最頂端的滾珠培林那邊 可以加個墊片(我都用WD40 鐵球是用原廠附的鐵氟龍油(如果需要更好的油 就等其他大大推薦 ? ? ?

廖新弘
2017-01-03 22:14:22

WD40是除銹用的,乾掉反而更慘,我個人用噴霧式黃油或者可以用針車油也行

何玉釧
2017-01-03 22:24:40

黃油較好,WD40會洗掉油;針車油潤滑性又稍嫌不足;(我的作法黃油+一些機油,裝入油壺中,不定時點一些)(調到像乳液態,好注塗)


原文網址 阿童
2017-01-03 20:09:34

[壓克力外罩 Acrylic shell]
(中文/En)
先前有人反應檔案尺寸不同顧重新修改檔案上傳,
再請之前下載的朋友蓋用這次的版本。

說明:
透過快拆的設計,讓使用者可以輕鬆營造恆溫空間以使用ABS等易收縮材質,
檔案包含
1. 4片壓克力板STL檔
2. 固定扣STL檔
注意事項
1. 頂板需搭配料架使用
2. 三面側板需搭配盔甲使用
3. 有安裝雷雕模組者請先列印新雷射連結取代舊的雷射架
4. 建議使用4mm厚的透明壓克力板

With the quick release parts design, ATOM users would be able to prepare a constant-temperature (insulation) environment to print ABS or other (easily-) shrinkable material. This open source pack includes four distinct acrylic cutting pieces and linkages STL files.
Attention
1. The top cover piece must be applied with the filament holder.
2. Three side cover must be applied with the metal shell.
3. Customers who have laser system must reprint the LATEST laser accessories.
4. Suggest using 4mm acrylic sheet.

H-m Lin
2017-01-03 20:12:18

有大大可以開團嗎??

曾荐宏
2017-01-03 20:13:57

想加入團+1

H-m Lin
2017-01-03 21:17:50

這樣2.5頂板好像就不能用了@.@

Mesak Chuang
2017-01-19 10:49:08

請問這個 2.5 可以直接套用嗎?


原文網址 李子彬
2017-01-03 13:19:21

我是1.x版的用戶,韌體2.0.5b,最近發現一點問題
這個成品已經印好幾次了常常會像圖上跑一邊
印象中只要大面積列印就會這樣
這是馬達問題嗎?
還有就是kisslicer問題為什麼我的support gap調到1.8了還是難拆 都是support最上層黏住


原文網址 Estima Lin
2017-01-03 07:53:54

雙色列印測試第四彈~
一樣不要看層紋(不是重點),那個還沒調整...
剩下一點點混料了....
摩艾:粉+白(無修改)看不出來,黑+白(無修改)混很大
測試檔:黑+白(有修改喉管)小混色,紅+綠(無修改)
這讓我有一個有一個想法,未修改測試,先保留~

Aaron Lin
2017-01-03 16:55:24

內圈換色可以嗎?換色柱還滿浪費的,之後再來試試

蘇子中
2017-01-04 04:02:29

換色柱可以自行換成其他不在意顏色的模型嗎? 這樣一次就能印好兩樣東西也不會浪費了


原文網址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7-01-03 04:35:11

我一直覺得 ATOM 2.0 噴頭溫度不太穩定,200度可以甚至+10 / -20 的程度,只要跑長直線(Shell、Top/Button infill),溫度就會猛然掉下去、再猛然衝上去。
這問題,我一直是以列印官方50x50x20mm的方塊來檢定,列印速度 35~60mm/s (by Cura),層厚0.2mm,風扇從0.5mm厚度開始就全速。印第一層速度只有15mm/s,不會漂。第二層以上開始漂移。當然,PID有校正過,M303 S200 C25,校正結果可以在 +/- 5度以內。
有人認為是SD卡速度問題。官方附的SD卡,讀取速度大約20MB/s出頭,是不怎麼樣,我換上可以達到80MB/s的卡片做驗證,覺得沒有太大差別,溫度不穩程度依舊。
在試用官方最新版韌體時,似乎也是這狀況。但有一台機器在換韌體時 Accel 預設值 1200 我沒改成慣用的 500,發現溫度漂移的程度可以在 +/-5度內的程度。回頭去把前一台機器如法炮製,差不多也是這樣,至少不會誇張到掉15~20度。
似乎這是答案了。

黃俊傑
2017-01-03 07:45:03

因為等待的時間 會沒辦法加溫 所以...

橘子腦師
2017-01-03 08:41:15

我的也是溫度漂很大,我的accel 也是改成500,所以accel改大,可以減少溫度漂太大的結果

Roy Lo
2017-01-03 08:43:35

最近發現在移動XY時會有異音, 加速度也是500 (大面積填充溫度也會飄), 改成 900就好多了, 溫度飄移倒是沒留意 ^_^

戴士偉
2017-01-03 08:46:12

因為它是軟體PID, real time 性能不足造成, 改硬體 PID 就沒事了~'

橘子腦師
2017-01-03 08:47:23

我的連旋鈕轉不同選項時,反應也慢啊~這有關係嗎?

Morgan Chang
2017-01-03 10:58:08

十月的時候曾有類似的討論, 我當時實驗的結果跟Hawke 的結論一樣, 調加速度解決.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tom3dp/search/......

Moko Jenson Huang
2017-01-03 11:11:04

看見了2017年的第一道曙光。我的acc也是改了500。

Hawke ChienSheng Liu
2017-01-03 11:16:48

還有個方法也可以減輕溫度漂移又能維持低加速度,就是把 DRV8825 從32微步改為16微步,這個在 hackpad 裡有提到,我試了確實也有改善。


原文網址 Yves Hsu
2017-01-02 22:32:32

請問球頭與連桿間大家會上油嗎?

Tzu-Hsien Chang
2017-01-02 22:34:40

會阿~ 原廠不是有送一瓶油 ?

Yves Hsu
2017-01-02 22:38:24

我拿來潤滑軌了?那是給球頭的?

Tzu-Hsien Chang
2017-01-02 22:39:32

恩... 線性滑軌最好不要在表面上油
灰塵如果卡在上面 容易造成磨損
潤滑油是用在球頭上面的~

梁啓修
2017-01-02 22:49:55

XD

Moko Jenson Huang
2017-01-03 08:03:48

看到這個圖,
我才明白,
原來滑塊那個m3孔早就預設是拿來裝限位光學用的。
以前傻傻的還往這個洞加潤滑油
完全搞錯方向@.@
後來自己裝了限位光學
https://www.facebook.com/moko999jp/videos/267362130346569/

黃俊傑
2017-01-03 08:10:35

滑塊的洞才是啦...

Charlie Ting
2017-01-03 08:42:10

一定要上

Lawrence Lee
2017-01-03 10:34:56

那個孔是用來鎖任何你想鎖的東西~ 用一般的微動也可以鎖一隻M3 做 homing 的微調

黃大丙
2017-01-10 04:38:11

原廠有送油喔?


原文網址 Roy Lo
2017-01-02 21:58:05

等不到雙噴升級套件, 只好一直練功~

# 絲光藍 175°C, Bed:55°C

http://www.thingiverse.com/thing:1757590